历史有意思

王昭君出塞的使命

2020-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安全魏

王昭君出塞的使命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 [1] (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宫女,后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达半个世纪之久,“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成语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记载她的生平典故。

王昭君对于自己出塞的使命贯彻始终。

她不仅在匈奴生儿育女,安心过着住穹庐 (即毡制帐幕)、被毡裘、食畜肉、饮酪(乳浆)的游牧生活,而且为了最后完成她的使命,不惜忍受一定的委屈,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大阏氏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本来,匈奴人“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乃是原始群婚制度的遗留。这种风俗,比之汉人的伦常规范,就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一种落后的现象,不值得赞扬。因此昭君曾上书成帝,要求归汉。

但当这种风俗在匈奴社会仍很流行的时候,作为一个“和亲使者”,如果不能“从胡俗”,那就不仅给予一般的匈奴人一个不良的印象,而且将会给予汉匈关系以不良的影响。因为昭君与单于的婚姻关系,实际上就是汉匈两族的政治关系的反映。当时成帝接到昭君求归的上书以后,所以敕令昭君“从胡俗”,也就是表明汉朝尊重匈奴的凤俗习惯,珍借汉匈关系的友谊,这当然也是一种友好的表现。

昭君深深地体会到汉朝的这个旨意,故她接到成帝的敕令以后,便打消归汉的念头,以汉匈友谊为重,不借打破汉人传统的伦理观念,忍受“子蒸其母”(虽然不是亲母)的委屈,继续履行她的使命,以成全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事业。从她这种行为的良好效果上,也可以。反映出她在初出塞时的纯正的动机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