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炒完菜都感觉打了一场硬仗(二)
直至此,完成了炒菜的心理建设,行不行都必须行的了。
然后是正儿八经的打仗,买菜首先成了难题。
每次打开简书,没充会员的我们经常弹出叮咚买菜的页面,微信朋友圈也时不时要弹一条叮咚买菜的推广广告,妹妹也经常给我安利叮咚买菜就是我们这种守铺子小老板足不能出户的福音,等我真正把它下载好搞好之后,发现竟不在它的配送范围。好歹我也在二环内,侮辱谁呢?但确实不在,过两天试不在,过两天试还不在,就在刚才,我去试,仍然不在。
只有自己出门买菜。可每次打开门就不愿意再关门了,除非走人家,为买菜这点小事推车骑车关门再开门,实在是大费周章。
偏偏还在暑假时,我写好纸条让偏偏去五百米开外的菜铺买,心里又要担心他过马路的安危,有几次甚至直接把偏偏关在铺子,把心一狠,拉下门自己去买,又觉得自己不像个娘。
五百米开外的菜铺是我公婆的首选不是我的,那两家的菜便宜到直接把方圆一公里甚至两公里以内的太婆们直接调动出门,她们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手也麻利了,把人家老板的菜扒得只剩点心心,老板也不说,随他们扒,反正老板还有得赚。
我不好意思扒,也不屑于去扒,排队也像打仗,经常被太婆插队,每次排好长的队买回来的菜吧,又要丢掉大半。算算排队耽搁的时间,再算算为买这些撇菜影响的心情,实在是得不偿失,愚不可及。于是若不是情况紧急,我几乎不会光顾那两家。
我去更远的菜市,菜市的菜好,在二楼。一楼一边卖水果,一边卖水产,每次从水产那边经过,也像打仗,打一场闭眼出菜市的仗。妈妈呀,我终于晓得为啥yi情最先从海鲜批发市场或者其他什么禽类身上出来了,那画面,那味道,不说了,懂的都懂。
至于肉,我从来不买,不是舍不得,而是没有买的机会。
都说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吸引力法则还真是,我大姨二姨爱扭扭跳跳,脖子上挂的金链子比手还粗,于是结交了一帮成天胡吃海喝拍抖音的老姐妹。我婆婆勤俭节约想搞钱,于是来成都也没闲着,给自己工作什么的安排得明明白白,别人扫地挣多少洗碗挣多少她也摸得门清。公公也是个节约人,跟着婆婆那堆人,不惜穿个城,去买便宜肉,便宜鸡翅,便宜猪脚。(嗨呀,我以前写的成都太婆坐公交穿城买菜的大军里竟然多了一个自家人。)
只买一点当然对不起车费,公公每次都人肉背好几百块钱的肉回来。几百块的肉当然一天吃不了,没关系,有冰柜,冻冰糕的那种。
我不想长期吃冻肉,在这之前我就从来没吃过冻肉,但不吃就代表不会过日子。要过这日子就必须装聋作哑,不能好心当成驴肝肺。
有一天我当真把公公的好心当驴肝肺,让他别买了,公公生气地说:“那以后我只买我和你妈的。”我一时心里还挺不落忍的,但我没说话,毕竟可以不用再吃冻肉了。
公公可能自己也说服不了自己放着这天大的便宜不占,于是他干脆忘了他的话,继续风雨无阻地半个月去买一次肉。
我看着冰柜里的冻肉啊,实在是烦,就想快速消灭掉,一天拿一坨甚至两坨出来,吃完我好去买新鲜肉。公公看见家里这吃肉的速度啊,可能心里也想:“不是不吃吗?平时看你也没少吃。”于是总不待我们吃完,他就又背着他的包包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