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

2014-11-06  本文已影响51人  壹甲贰乙叁丙巳丁

走出电台的小院,嘈杂的人声、往来的车流一下子就将周围宁静的氛围一扫而空。不自觉想起徐志摩的那句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来一去,近一个月的实习也就画了句号。

选择做记者,因为记者丰富的职业经历和面对现场的多种感受,深深吸引着我。拥有传奇人生经历的新华社记者唐师曾,由于常年在战乱国家奔波,不幸受到辐射,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但他依然镇静而乐观。他说,“我自知不是勇敢的人,可我追求生命的质量,盼望有限的一生能尽量体验多种感受。”在电台新闻专题部实习期间,我有幸亲临木林新春座谈会、天房公司厂务公开会和春节前夕区政府领导慰问活动。跑了那么多地方,见了那么多人,我才渐渐明白燕园里的我对家乡的认识竟然是那样的破碎。顺义这片土地上,每天都上演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若不是在现场,我又能感受到其中的多少呢。也只有在现场,当一件件新闻事件发生在眼前,社会的正反两面才会完全展露,我们也得此良机一窥国家、社会与人心的真面目。

当然,记者不光要体会,还需将新闻事件客观完整的呈现给大众。一条新闻哪一点需要突出?哪一个角度会吸引大众的注意?看透一件事的本质很难,但同时也充满着智慧与乐趣。每次看央视新闻评论员白岩松对新闻的剖析,一条普通的新闻似乎一下就具有了立体感。那么多切入点和视角我都不曾想到,才发觉自己功力实在尚浅。与专题部刘主任的一次闲聊,让我深有感触。主任说一个记者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看新闻,他必须能通过这一条新闻联想到其他相关的事情,“就说咱们过节喝酒吧。如果专门采访某知名酒公司,负责人肯定会骄傲的宣布春节期间,他们公司又销售了多少名酒,公司又获得了多少利润之类的。一个普通人也许看到这里就完了,但作为一名记者,你要想想利润增长的背后,这些名酒都卖给了谁?普通百姓是否会买昂贵的名酒而只供自己消遣?如果这些名酒大部分用来宴请官员,这也就表明春节也是三公消费大幅增长的时间段。而在这种情况下,贪污腐败常常会被冠以节日送礼的名义。这就是新闻的视角选择。”实习期间,我负责《历史上的今天》栏目的稿件编辑,我也学着琢磨观众喜欢听什么事件?什么事件是既重要又有吸引力的?我通过怎样的语言能够抓住听者的注意力?一个重大事件哪一点值得保留?作为记者,就应该能,拨开云雾见日出。

一个月就在办公室同事间的嬉笑声中悄悄溜走。临别前,不能忘了感谢刘主任和艳姐对我的耐心指导,感谢娜姐对我的关心照顾,感谢媛媛、亚楠和越姐这么关心“挖墓”事业,感谢安然能够一起与我八卦、畅聊不切实际的想法。其实,我更应该感谢,新闻发生时,我在现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