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的心愿更重要
文/一墨
元旦前,学校进行了迎新年课本剧展演。我跟随三年级组,从头到尾观看了六个班的表演。
三五班的孩子们演的是《滥竽充数》,十几个同学扮演吹竽的人,人手一“竽”——用牛皮纸做的,颇有气势。
“这些孩子是怎么选出来的?”我转过头,问身边的班主任李老师。
“我问孩子们,谁愿意动手做‘竽’,凡是愿意的,就选出来演这个课本剧了。”她笑笑,风淡云轻。
我冲她竖起大拇指:“高!”
最近在读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其中有一则日记,记录了她选拔“故事赛”选手的事情。薛老师说:“水平再高,如果不报名,我是不会劝他上的。在我看来,依靠个别高手赢得的所谓‘集体荣誉’,远不如一个普通孩子的参与心愿更重要。”我特别认同这个观点。
孩子如此,成人也是如此。
春天的一次外出听课,我在教研会议上宣布:“这次外出听课的名额有六个,想去的举手报名。”六个人选当场产生。那一次外出听课,没有听到一个人说“累死了”。
12月初,区级名师工作室授牌会议上,教研室刘主任说:“这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都是确定标准后自愿报名,择优选拔的。再优秀的老师,不报名,我们也不选择他。”
自愿报名,源于内心对成长的渴望。就拿我所在的“李红彦名师工作站”来说,一个主持人,十一名成员,大家都是自愿进入这个团队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大家共读、共写,却没有人认为这是多了一项工作,更没有人认为这是增添了一些负担。大家相互鼓励,彼此照亮,共同成长。
纵观教师队伍中,各级各类赛课获奖的不乏其人,大多拿个证书,评职晋级时加上几分,时间久了,激情也就淡去了,复归多数人寻常的日子。唯有极少数人,怀着一颗成长的心,拿起笔,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地追问、反思、改进……让自己的生命之树长青。
很喜欢李嘉诚说过的一句话:“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如是。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保持一颗成长的心,更要呵护孩子们那颗成长的心,给他们搭建一个个展示的平台,满足他们参与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