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

2017-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十三少卿

看书看到乏了,不是说复习,而是小说。

快餐之间的刺激总有阈界,我可能比较高。

但是在大学,你的无穷多的时间将是阈值的挑战。

我喜欢看书,不是因为喜欢看书。

我很早就知道了。

看书,书里有光怪陆离的世界。

人那悲哀的想象力,只有将想象力建立在自己看到过的,经历过的事上。

光怪陆离,只是愿望对事实的扭曲。

我带着自己没什么偏向的视线欣赏书。

小时候的大人总告诉我要明辨是非。

但直到我成年的那几年,我才在观察自己的途中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

我看了那么多的书,我记得的不多。

我还在慢慢的遗忘从前的记忆。

但我记得,我喜欢为自己的每一个行为找到理由。

我相信没有什么行为是无所谓的,没有什么结果是没有缘由的。

那么我为什么痴迷于看书?

小时候的我,没法识字,故事在大人的嘴里和收音机的人声中传递。

我记得我甚至可以背出磁带里的那几个故事。

后来,上了学,识了字,不多,刚可以看书。

连着拼音,就着读音,我就在那个时候开始了书店之旅。

我不记得刚开始看书的滋味了。

我记得早上的我带着自己的小箱子,上了车,一路自己去书店,找到一本书,在最安静的楼层和大人一样一天不动。

我记得每次读书的中午我都会走路去书店对面的新丰小吃吃上一碗牛肉粉丝。

两块钱。

之后再回到原位一直坐到四点又回家去了。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我也是够小的。

老爸老妈也是愿意让我自己出去。

那时候啊,我看书从来不挑食。

书名是我选择的唯一标准。

因为面前有那那么多的选项,我总要进行选择。

没有的选的时候,我也可以看完我开始的书。

宣传手册,宣讲书,广告书,没什么我不看的。

我记得那时候我看完它们的原因是为了不漏去其中的任意一个故事。

但是我已经变了,那么不在追求那些微的故事又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

记得小学有一本书很早出现在了必读书目里,鲁滨逊漂流记。

我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它开启的。

也许和我的性格有关,我从不相信危险不会到来。

我更喜欢在发生危险以后解决它。

经验成了我的稀缺品。

我开始了最为疯狂的看书时间。

没什么作业,没什么压力。

就那两年吧,我看书,看了儿童图书区的大半。

最后没什么吸引我的了,于是我开始看名著区。

没什么启发,我在看书第二遍时,发现我从前看书的神奇。

可能你们不信,我小时候的关注点全是有选择的。

那确实会忽略好多的细节。

我不知道自己的选择过程,但在我五年以后再去看书,我的确发现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完全不同。

后来,我发现了满足我的求生欲望的地方。

在网络小说里面。

很奇怪,我那么小会有那么奇特的阅读向。

网文的主角在世界上呼风唤雨,理应吸引了有了生活经历的人。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他的人生幻想。

十年了吧。

看遍了小说界的烽烟开始,大盛时代,封神狂潮。

我的确没有进入这个界面的中心。

人们最喜欢的不是我的。

后来吧,我才发现。

十年的我还是变了。

再次拿起书,不一样了,我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捧着书一定看完,面对书架安静不动的孩子了。

那个我留下的影子只剩下了无穷的记忆。

我终于不再是我以前的我了。

书里的反派总是在性格的大变后产生。

我开始写日记了,我想记下自己,让将来的我还能找回现在。

变了,不再是我。

我没有什么耐心,那个日记本,也在各种的本子之间变换。

见到了变化的不可逆,我妥协了。

我想,把自己写下来,不是给将来的自己看的。

给别人看吧,让看到的人,在我的字里行间看到现在的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