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形物语》的梦境,只是希望世界温柔地对待
一年一度奥斯卡落幕后,获奖的电影总是收获着喝彩和争议。今年的《水形物语》也不例外。艺术上的问题常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电影技术上的进步可讨论的地方也有不少;当然还有经济上投资和票房的对比,小众电影和市场口味的变迁。不少专业人士已然分析得鞭辟入里,我等凡人只有受教的份儿。写在这里的是一个普通观众看电影的感触,算是赶个潮流吧。
好莱坞的故事永远是弱者对抗强权的设定,倘若是弱者失利,那便是现实的写实主义,但通常都是弱者至少保持着一定限度的胜利,精神上的,物质上的,甚至多年之后的因果报应,或者是为了人心向善的主题,或者是为了快意恩仇鼓舞人心,或者多多少少是为了票房考虑,。这部《水形物语》也未能免俗。
在孤儿院长大的被割了声带的女婴,成为如今失声,遭受性骚扰的清洁工;每日辛苦工作养家养废物丈夫,遭受家庭暴力的肥胖的黑人女工友;早已被时代潮流抛弃,被曾经同事鄙视的,年老力衰的失业同性恋画家;工作中不被重视被呼来喝去的,被苏俄强权倾轧,逃不脱间谍威胁,爱好科学人心未泯的唯唯诺诺的卧底科学家。。。孤女,老人,黑人,同性恋,没权的科学呆子。。。这样的人物设计,几乎将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一网打尽。让他们在阴差阳错的桥段中,战胜强大的美国军方,苏俄间谍网,再裹上唯美的跨物种的水中爱情。。。这真的是好莱坞创造的梦境。
真正的现实是,那样破旧的老楼里,灌满一屋子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墙壁地板的防水和承重根本吃不消。当然更令人难以接受的结局恐怕是清洁工被抓,人鱼被解剖,科学家无声无息被彻底消失,画家孤老而死,黑人女工友家庭暴力下拖着患关节炎的腿劳苦终生。
可是又有谁愿意去直面这个惨淡的现实呢?人们正是因为深知现实的无情,才愿意付一些钱躲到漆黑的电影院,从自己烦恼焦虑的生活中抽离片刻,让自己做一个美好的梦。影片把人们带到一个比现实更压抑,更悲哀的年代里,暗沉沉的冰冷中夹杂着为了对比的红色高跟鞋和看了就让人没食欲的绿色蛋糕。卑微的人物,对基本情感的渴望,人们在各自无解的困境中抱团取暖,勉强维持生存。当然,电影人还不忘了自嘲一下,空荡荡的放映厅,稀稀落落的观众,打瞌睡的售票员,坐落在破旧的街区楼道。然后,人鱼拥有的返老还童,死而复生的特异功能登场了,用那末阿凡达奇幻世界的莹莹蓝色光影,闪闪烁烁之间,伤痛复原,最后用简单的暴力将这一切救赎,把王子公主的故事结局留在了未来朦朦胧胧的水世界里。影片从梦境开始,到梦境结束。
其实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售卖的就是梦想,就是幻境。它自顾自讲着自己的故事,而听故事的人则结合着自己的处境,擦着只有自己才知道为什么的眼泪。同样的,《水形物语》带来的这个不算离奇,略显俗套的梦境,又能恰到好处地给普罗大众一丝安慰。是不是艺术水准高超,这个由人家奥斯卡评委会说的算;而肯接受这个离奇故事的凡人,如你我,归根结底还是想着保留内心那块柔软的地方,感知这个世界被温柔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