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书笔记

2017-07-17  本文已影响43人  岳小鱼

第一章 有趣是一场令人愉悦的意外

1.两百年前,欧洲人更热衷勋爵,中国人更热衷功名,有钱只是社会地位高的“结果”而非“原因”。

2.当一个人既不愿意为“正事”付出太多,又嫌弃“消遣”回报太少时,一种困惑、迷茫、犹疑、不悦的感觉就出来了,我们称之为“无聊”。

3.把过程当作目的,在无聊中寻找意义。

4.本质上,“有趣”是一场令人愉悦的意外,是一种无关功利的惊喜。

5.带来愉快的”意外感“可以分为两种:

我不知道你是这样啊!——这种有趣是横向的,开拓了我认知对方的广度。

我知道你原来是这样的,但是我不知道你“这样”到这种程度。——这种有趣是纵向的,开拓了我认知对方的深度。

6.有趣和逗比的差别

“逗比”激发的是人的感官和情绪;而“有趣”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激发的是人的思考。

王熙凤和林黛玉,差别在于文化素养和品味。有趣是个厚积薄发的东西,以林黛玉十几年读书写诗的功力,化到一句玩笑话上,那句笑话便有趣了。逗比则是一个人瞬间反应的取笑,相对缺乏深度,也更缺乏回味的余地。

“幽默”则是笑点的统称,格调相对高的幽默可以归入有趣,格调相对低的幽默可以归于逗比。

7.日常中大多数人会这样从相知到熟识。如果需要一个人对你保持兴趣,那你必须保证他对你的“观察”始终在“预判”之外。

要做到“观察”超出“预判”,只有两个方法:

优化自己的观察

降低对方的预期

第二章 在柴米油盐中守护诗和远方

1.披萨,到底是不是大饼

我们观察这个世界时,能看得多清楚取决于你的理式文件夹有多少,你不可能思考到比理式更小的单位。

一个理式中只有“黑”和“白”的人,想不到灰色地带。一个理式中只有“是”和“非”的人,想不到大道中庸。

有趣的人有足够多的“理式”,即使很多是日常中无用的。

一个人脑中的理式文件夹越多,他心中的世界的分辨率就越高,看到的东西也越丰富,对知识的梳理也就越清晰。

2.审美,到底审的是什么

审美是以别样的方式炫富,“秀优越感”。

“审美”成为有钱人中“先进者”对“后来者”设立的门槛,成为富N代对富一代的嘲笑工具。

法国人类学家布迪厄在他的著作《区隔:品味判断的社会批判》中提出:一个人的审美意向描绘了这个人的地位,并让他与更低层的群体产生距离。

3.用严肃的艺术形式表现活波的内容,形式上的高大上拼接内容上的接地气,江湖人称“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第三章 兴趣是天生的,无聊是被逼的

1.“If you are you, you want to know more”,人生而好奇。

2.没有探索的好奇心,就没有经历的意义。

3.和喜欢的人聊天,当时觉得很短,回忆起来好长。

4.人在幼年时的经验就已经在形塑自己的大脑并设计自己独一无二的神经系统,从而影响到自己将来如何上学、工作或其他方面的经验。

5.在成长过程中,玩得越来越少,但玩得越来越深。

6.我们对低风险和规律生活有多热爱,我们的无聊就有多蠢蠢欲动。

7.儿童眼中的世界是陌生的。想象儿童一样兴趣盎然,就要先把这个世界陌生化。

形式的陌生化——贾母改变形式凑份子给王熙凤过生日。

观念的陌生化

”理所当然”这是一种可怕的人生体验。它把我们包裹在表象之内,阻止我们去看世界运行的内在原理。

如果想尝试观念的陌生化,也是一样的粗暴方法——一直死盯着问题不放,尽可能分解它。

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自己的生活状态,会发现很多很多问题。

第四章 “有趣”是一种技能

1.无知是最大的不自由。你知道的有效信息越多,你的选择余地越大;你的知识储备越广,你的思想就越自由。知识储备,是构建精神世界的基石。

2.知识储备的主要渠道有三种:

历练

经历多了就成了历练,这是最基本的获得知识的渠道。

绍兴,在我眼睛里,是一个由长宽高组成的空间,在马伯庸眼里,这是空间,也是时间,这是过去,也是现在,是眼前的真切,是书本的印证。

把重复的日子投入到不重复的实践中,人生体验会增加得更有效率。

阅读

阅读,是获取知识面的最经济的方法,没有之一。

如果说碎片阅读是八天十国游的话,重复性阅读就相当于你在同一家酒店足不出户一个月,功能是“放松心情”而非“获得知识”。

交友

交友本身是一件高成本高回报的事。

谈恋爱作为交友的进阶模式,更是可以在两个人长时间高密度的深入沟通中交换大量的知识以及观念,一场适可而止的恋爱,能同时帮助双方修补不完善的人格,使之彼此更加成熟。

3.信息管理能力

广度和深度——知识结构的“广度”是一个人“有聊”还是“无聊”的关键。而知识结构的“深度”是一个人“肤浅”还是“深刻”的关键。“深刻”与否正是“有趣”和“逗比”的核心差别。

知识结构的不同类型——给孩子最好的读物是青少年百科大全,让孩子挑喜欢的看,我倾向于认为这是孩子先天的偏好,能标识出孩子的天赋所在。

4.管理变化中的知识

知识真的变了——当大环境发生变化时,你原本对旧环境有多适应,在新环境就有多惨烈。

知识被误读——信息从一开始的严谨论证,在大众传播中转了一个圈,途中不停地被简化、扭曲,兜兜转转再次回到你手上时,已经面目全非。所以,“求出处”“看原文”是唯一令人尽可能避免信息被误读的方法。

5.先有图再砌砖,所以我们也是先有框架,再去学习。

6.玻璃钢心——感知能力

真正的强大应该是“我什么都感知得到,可是我不为所动”,即又敏感又强壮,拥有一颗“玻璃钢心”。

感官感知

或许我们没有机会天天享用最高级的菜品,但依旧可以认真对待一顿饭、一筷子菜,努力去分辨其中口味的差别。或者没有条件常常听音乐会,但依旧可以认真对待播放器中的一首曲子,去感受不同演奏者对同一首曲子的不同演绎,去感受同一个音乐人在不同时期的曲风变化。

随着这种有意识的差别化体验的增加,你的感知能力会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转变。

情绪感知

相对语言表达,情绪的表达要真实得多。

只能通过语调、语速和表情来判断陈述者的真实意图。

感知力还在于感知与人交流时的细节和态度。

如何细腻地感知他人?方法在于”观察“。如果自己不会观察,就去看别人怎么观察。可以去阅读名著小说,再去看行家点评,优秀的书评功力不亚于小说。

语言感知

作为工具的语言,仅仅是信息的载体,而不是信息本身。

”信息域“

人类几千年就是在这样的模糊的语言中交流。形容一块布尚且如此失真,形容一件事、一个人、一段感情、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情愫更是如此。

为了抵抗失真,我们用模糊去还原模糊,负负得正,掩盖真实的信息;我们用潜台词掩盖潜台词,因为“潜”所代表的含蓄暧昧本身也是我们要表达的内容。

7.文学阅读和语言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有点相似——边际学习成本递减。学习第一门外语时很辛苦,但学习第二门时就会轻松,因为语言和语言之间有相似性;小说和小说之间也有某些故意的无意的联系,读的越多,理解起来越是顺畅。

8.天马行空有航线——严谨的想象力

最初的想象是什么?是神话传说。人类用神话创造万物背后的运行规则。

想象力是什么?是基于已知信息的截取、拼接、重组信息的能力。(1)截取什么样的信息组装,这决定了想象力的广度。(2)如何有逻辑的自洽的将信息组装,这决定了想象力的深度。

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优秀作家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带着镣铐跳舞”的过程,这个镣铐就是“逻辑”。

想象是“有逻辑”的扯淡。

想象是一个使用公式计算结果的过程。根据公式,输入变量,自然而然会输出一个结果。这个公式,就是故事的内在逻辑。

我们说一个人具有想象力的时候,说的是这个人有修改公式并输出符合公式的结果的能力,而不是无视公式胡编乱造的能力。

最好的想象力,是在丰富知识下逻辑自洽的想象力,越多知识,越多想象。

第五章 有趣是一种态度

1.同理心

尺度差异

每个人对感知结果有不同的评价尺度。

“女性要求高”是结果,不是原因,原因在于“女性为什么平均收入比男性低”,“女性婚前房产所有率为什么比男性低”,这才是值得人们去思考和改变的。

信息缺乏

社会活动家芭芭拉纪实书籍《我在底层的生活》中,深入探讨“穷忙族”的生存困境。

”有手有脚怎么把生活过成这个样子“说这种话的人大多收入在中位数附近,他们既看不到上层,也看不起底层。他们不知道对于真正的穷人而言,努力活着就已经费尽力气。

知识诅咒

说者清楚,听着模糊。

一旦我们已经知道某个东西,就很难想象不知道它的情形。

我不认同长辈们,但我可以理解他们。

同理心并不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多几分认同,却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多几分理解,以减少戾气。

2.个人特质

爱好代表一个人的兴趣所在,特长则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所在。

“神”有趣的时候,往往是他脱离神格,变成“人”的时候。

有趣不是完美,是真诚,真性情,高兴了笑,不喜了哭,有血有肉。

选择,是一种权利;相对的,有选择的权利,就有承担结果的义务。

如果说我们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决定了这个世界是什么模样,那我们的每一个选择也决定了我们自己是什么模样,以及我们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什么模样。

如果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去做一个“随便”的人,那一个个“随便”会让人在漫不经心中流失其独特的个人特质,成为芸芸众生中面目模糊的剪影。

3.自嘲

在被稀释的互联网平台里,我们之间可能会出现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沟通,因而造成了互联网上人人平等的假象。但实际上,可能80%的话语权掌握在最顶尖的20%的人手里,甚至还不止,谁是媒体谁是受众依然有着不甚分明的分界线。

为了避免被你打脸,不如我自己先打,自己至少下手有分寸,也不会猝不及防。

“性吸引力”不能嘲。

自嘲唯需注意的是“分寸”。一不可妄自菲薄,让人误以为真;二不可下手太重,伤了自己体面。

4.情绪沟通

异地恋,我给个忠告:永远不要和你的恋人打字吵架,文字只能提供语言内容,无法提供情绪,极其容易引发误解,到时候表情包也无法拯救你。

一针见血地赞美——你要夸某样东西,得夸到位,夸到位的前提,就是你对那个东西具备足够的鉴赏力。

心领神会地倾听——有一种最简单的情绪价值的提供方式,情绪垃圾桶,为对方提供情绪发泄的渠道。

脚踏实地地反驳——(1)恐怖片的恐怖,悲剧的悲伤,虐文的往死里虐,过山车的惊险,都是为了拉低情绪的参照值,当你意识到现实生活没有这么恐怖,你的人生没有这么悲惨,虐文没有虐到你身上,过山车还是稳稳降落了,你在现实生活中的正常情绪就高于之前被拉低的参照值,你会觉得“生活真美好”,这时候,愉悦感就出现了。(2)反驳的前提,是有主见。(3)找到一个能反驳我的人,互通有无,我就拥有了更多的世界。这种愉悦感,比起直接开拓新世界的愉悦感,更为强烈。

第六章 有趣需要变现

1.最高级的撩妹手法是全无痕迹的,明明你在撩人,对方却以为是她在撩你。

2.内向与表达

内向、外向只是一种性格,它取决于人更倾向于从“外界”还是从“内心”获得生活的动力。

“内向”是一种性格特征,而“表达”是一种能力。

人可以选择做一个善于表达的内向者。改变性格,不如训练能力。

内向者中不善言辞的人比例较大,但只是因为这些人不乐意表达造成的表达能力不足。

聊天的有趣,不是“如沐春风,言笑晏晏”,而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现在这个时间点的你,是你人生过去几十年所有阅历累计的总和,是你所有知识结构和三观的总和,是你脑容量的总和。

人生中的陪伴都是一时的,只有分别是永恒的;热闹都是一时的,只有寂寞是永恒的。

3.有钱

对穷人而言,钱很难赚,时间比较廉价,不如花时间去打动她。

一个理性人始终倾向于低成本解决问题,而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弄清什么对你来说是“低成本”才是问题的关键。

极简主义:把有限的资源花到最值得的地方。

轻奢主义:穷人如何享受本不属于本阶层的优越体验。

“极简”和“轻奢”一个做减法,一个做加法,互不矛盾,可以并行,能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提高生活品质。

低成本低收益,高成本高收益,如果想用低成本搏高收益,你必须付出的代价是“高风险”。

有趣的生活方式很诱人,只要你能承担风险。

行业维度代表了一个人的人际圈子,岗位维度代表了一个人的工作内容。

生养孩子虽然每个人都说抓狂。但似乎后悔的不多,有失必有得。

如果某个重大决策在降低人生流动性的同时没有提升愉悦感,这一定不是一个好决定。

第七章 终极有趣——精神世界的创造和维护

1.三观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很简单:可以今天问他一个稍微复杂的问题,过一个月再问他同一个问题,看他的答案是否有变化。有些人的观念在一个有限的时间跨度内会展示出矛盾的观点,这就说明这个人的三观“没有定型”。

这个方法也可以用于自查,譬如观察自己在关注热点新闻时,有没有随着围观群众的意见摇摆站队方向。

哲学家William James说过一句话:“很多人觉得他们在思考,其实他们只是在重整他们的偏见。”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放眼望去,意识形态裹挟背后的动机滚滚而下,身在其中你我皆不能幸免。正面看着是笑脸,背后看都是利益诉求。

真实的世界,不是你眼前的世界,而是你心中对眼前世界运行规则的理解。

一个人的三观,是在外界大量“阅读”和“体验”下,通过思考获得的。

大多数人一团一团淹没在群体中,以统计数字的形式存在着。

2.人类有多少词汇发明,就有多少误解,因为沟通双方的不同认知悄悄发生。

3.有人骂你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冷漠脸,而不是鸡血上涌急怒攻心。

4.尽量去一点一点啃食让我觉得辛苦的艰深的书,而不是止步于高潮迭起的快感文字爽到飞起。

5.有趣的人,他有自己的世界,他不是走进你的世界,而是为你打开一扇窗去参观他的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