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之特质论
文/臻知夏
图/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于网络人可以用什么来描述?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对人的性格分类,日常从大众的嘴里我们听得最多的或许是“这个人很外向,”或“那个人特内向。”
个性的差异性,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人不一,自是人是多元化下的组合体,还有的认为评价一个人时,大体也就是那显露的最大特征。比如某人视财如命,他给人的印象就是由这个主特征生发出的其他特点。
早在很多年前,戈登.奥尔波特就列举了英语中可以用来描述人的4000多个形容词,这些扩展出的对人之特征,虽有些是相似,但从另一层面可以知道人并不仅仅只是单一的在大众面前表现出来的特质。
对人的探究一直都未间断,古希腊人认为人可以分为多血质、抑郁质、粘液质、胆汁质。还有的根据体型来划分,身体健壮与否,以及介于两者之间,又可分为内胚型、中胚型和外胚型。
任何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理论基础上的突破,奥尔波特认为特质为人之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所为何种行为,是依着人的特质做出的反应。
作为处之社今的大众,个体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有其特定背景之下的普遍性。观念、道德、价值观或依从于大环境下的积极导向。但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又具有独特性。
根据奥尔波特的三层次特质理论,可以将人的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前者即群体所具有的存在,后者所属的个人特质又将其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仅从字面上看我们知道,首要特质是人身上所具有的最醒目的特征,它亦表现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依着这个特征所表露的行为。会让大多数人都认同其存在的同一特质。
中心特质,即相对地比首要特质范围小,只聚焦于某一类行为,而不像前者包含其全部行为。
次要特质,这个相比前两类又属于与之大部分行为不甚明显的特质,往往只发生于特殊情况,例如某人在工作中是老好人形象,但在生活中,特别是与之亲密关系的人特别能感受到他脾气坏、固执、没耐心的性格特点。
人归于哪种类型?不同心理学家都有自己的理论框架。英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构成人格的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共同特质虽是一个群体所具有的特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同样的存在;而个别特质当然顾名思义就是个人所具有的独特性。
共同特质与个别特质都有相应的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能让别人观察到的特质。而根源特质,是促使个体行之的最终根源。
在支配其个人行为中的根源物质里,有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动力特质。智力是能力的重要特质之一,关乎个体完成目标方向的预期;人的气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将其归于赏心悦目的称赞,在心理学中其气质由遗传决定的特质,因其生物基因,个体表现出的各种天然的状态;而动力气质,是生之于人的内驱力,是人格的动因,依着所想、所思所为的积极成分。
随着对理论的不断精进,20世纪80年代,科斯塔和麦克雷提出 了大五人格理论,即NEO人格调查表。将其分为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
人格特质说有其进步的一面,但亦要辩证的看待,根据量表做出的评分,不能做为诊断的依据,还应据此通过大范围的筛查,如来访者及其家属的口述、家族遗传史、目前症状或是否存有病史、社会功能有无受损等结合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