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回归故里》,摘抄刻在我心头的文字

2021-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浪歌浅尐

by|浪歌浅尐
其实看完这本书的我处于一个晕乎的状态,看完却不知道如何来理解这本书。这是一本读者要求很高的书,也许读者需要具备法国的历史背景知识的同时,也要求读者有社会学的知识背景,很显然我不是那个读者,所以看完后不知所云。暂且就摘抄一二,期待读第二遍的时候能悟出一二。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决定他一生的因素就是:他生在何时,何地,也就是说,他所生活的的时代以及社会区域,决定了它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了解社会的方式,以及社会的关系。父亲的愚笨,以及由此造成在人际关系上的无能,说到底与他的个人精神特质无关:它们是由他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摘录原因:人的出身是多么让人无力的事情,我们知道这些关系,我们能做什么呢?不能做什么的话,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了吗?

2.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抗议,而不是建立在一个宏大的观念之上的政治规划。他们只关心自己身边对的事情,而不会关注离自己非常遥远的问题,这种遥远是在空间上的,也是时间上的。虽然他们把“应该要好好革命一番”这句话经常挂在嘴边,但这句话只说明他们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以及让他们难以忍受的不公待遇,而不是重新建立一种政治体制。

摘录原因:这是在选举是分为两派,但是思维的局限性决定了选举的结果,那所谓的民主真的存在吗?不过是冠以民主的名义在为自己争取权益而已。那这样的选举意义在哪里?不过是大人物打着为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名义,操纵他们手里的选票而已,无论输赢,他们真的可以有自己的权益吗?

3.让别人帮她读或者是书写行政信件时,她几近要为自己的无能道歉:“我是文盲。”她重4复着,语气中没有愤怒,没有反抗,只有认命。这种对于现实的屈从渗透在她的每个动作,每句话中,也许就是这种屈从,让她可以忍受自己的境遇,就如同接受不可避免的命运一样。

摘录原因:这是作者描述母亲的一句话,在生活中其实大多数人都有不认命的时候,作者的母亲曾经也不认命,可是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开始认命呢?是不是一开始认命我们就输了。

4.人们在社会中的发展轨迹早已描绘好,一切变得毫无悬念!在人们尚未意识到这种轨迹的存在时,判决就已经生效。我们出生时。判决结果就被烙印在我们的肩上,二我们未来的社会地位,被先于我们诞生的因素决定和限制着,这些因素便是家族的历史以及我们出生时所处的环境。

摘录原因:从社会学的角度,这是正确的,可是很多成功人士逆袭的故事仍然有。既然上天已经明目张胆地不公平了,难道我们就没有努力去改变的权力吗?

5.十六七岁时,她就已经很了解男人了,所以结婚时,她并没有对男性,尤其她要嫁的这个男人抱有幻想。对于女性来说,婚后的自己是具有危险性的,而男人则不然。他当年是一名承担家庭责任的孩子,直接过渡到丈夫和父亲,他应该很难接受自己的生活将永远被家庭责任所束缚吧。

摘录原因:婚姻的真相或许就是,男人身体上可以是丈夫,心灵可以永远都是男孩子,而女人则选择做母亲的时候,心里和身体就已经是母亲了。

6.那是你的世界,那是属于工人阶级的文化,那种“贫穷”的文化让我暴露身份,我担心即使我疯狂逃跑,它们还会残留在我身上。

摘录原因:作者真的羞于自己的阶级吗?还是因为他所处的阶级不认同他的同性恋,所以才要逃跑,可是本来阶级认同这种事情是没办法强求的。就想两代人的观念没办法融合一样。

7.拒绝平民阶级的孩子们,让阶级压迫变得合法并持续化进行,让步不同阶级的职业选择和社会地位差异如此之大。指向被统治阶级的战争正在进行,学校便是战场之一。教师们已经尽其所能!对社会秩序(它一方面以隐蔽的方式运行,一方面又光明正大,它对社会中的一切施压)所拥有的不可阻挡得巨大威力,他们什么也改变不了,或者说改变的东西较少。

摘录原因:其实在中国教育中类似的情况也有,尤其是幼儿园的阶级化比较严重,但是好在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所以阶级可能是消不掉的,但是正在努力着,不可否认这些努力。穷人或许只有认真接受教育才有可能靠知识翻身吧。

8.这是一种通过贬低他人,为自己建立一种有价值的形象方式,这是一种能让自己感到自己存在的方式。

摘录原因:其实这一点和优越感是不是相通的呢?因为优越感会让自己存在变得至关重要,仿佛和别人不一样,可是这种优越感会不会毁了自己呢?因为高情商的人们不会打破这种场面,所以又优越感的人真的优于别人吗?或许只是让自己存在的方式罢了。人性本来大同小异,而不同的光辉或许只是因为遇到了不一样的人吧。

9.学校文化所要求的那种自处方式,与我在家获得的方式不兼容,学校教育成功地占领了我,作为条件,我必须和我的故地,也是我仍然所处的世界,一点一点地分离开来,甚至是逃离。而这种彻底地逃离,是一个暴力的过程。

摘录原因:其实这种现象逃离时没有用的只有慢慢和解,越是逃离越让自己印象深刻。因为阶级的跨越而逃离,因为家庭不相容的逃离,也许是一个人一生的梦魇。出身和小时候的烙印太过于深刻,逃离只会增加自己羞耻感而已,所以怎样和自己相处反而成了一个努力的目标。

10.学校系统通过它的所有机构,向它的受众施加一系列的社会指令,所有的因素会共同作用于那些屈从指令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一种自己并不属于此地的隔阂感。这个时候要么反抗要么屈从,反抗,意味着失败,屈从,意味着自救。

摘录目录:青春期的我们遇到与我们格格不入的城市文化时,也许不想让自己表现得“low”一点,会反抗,但其实用心去感受新的文化就是一种自救。

11.将地中海作为地平线,用温暖抵抗寒冷,用轻盈抵抗沉重,用活泼抵抗严肃,用午间得愉悦抵抗夜晚的忧伤。

摘录原因:也许是每个人在被生活打倒时,需要我们勇敢努力向前,抱着死磕的心决胜向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