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鼓舞的文字职场那些事上班这点事儿

谁的职场不是一边挨骂一边成长?

2017-05-15  本文已影响104人  哈鱼日志
谁的职场不是一边挨骂一边成长?

—01—

“没法干了!我要辞职!”

就在前两天,毫无任何征兆地,大明提出了辞职,让人颇感意外。

大明是公司去年刚召进的大学生,很有个性,情商高、健谈、聪明、有激情,在一同进入单位的十多名新人中,大家最看好的就是他。

相信只要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奋工作,在公司站稳脚跟没有任何问题,如果再踏实一些,进入管理层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他铁了心地要离开,表情带着一丝毅然决绝,甚至还有一些忿恨。

包括HR在内的老员工都极力挽留他。

“我实在受不了他的吹毛求疵,”他说,“一点事没做到位,他就当众骂人,太伤自尊了。”

大明口中的“他”,是他的直属领导,一个对自己和別人都要求甚高的人,直来直去有那么点火爆,和他当兵出生的性格相当匹配。

事件起因,是在一个项目中,大明出现了一个明显失误,虽然不是什么致命的问题,但是对团队的协作效率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领导盛怒之下,当着团队的面就对大明一通臭骂,人在愤怒的时候往往会口不择言,领导的言语中带了点上纲上线,譬如自己不行就不要逞能、就会拖累团队什么的。

就这样几句话,大明就受不了,嚷着要辞职。

其实在大家眼里,平时开开玩笑,大明都是笑嘻嘻的,也不像是一个受不了挫折的人,但在这件事上,他却接受不了,显得非常"玻璃心"。

虽然,最终在上级领导和同事的调和下,大明留了下来。

他继续干着手中的那摊事,但大家心里都有了一个定时炸弹,万一下次大明又吵着要走,究竟还要不要劝他呢?

—02—

现在的职场,很多已经是90后,00后的天下,这些“职场新人”从小在优渥的环境里长大,难免会有些自己的个性,承受不了一丁点的委屈和不如意。

“玻璃心”一词,就成为了很多人评价职场新人的惯用词。

其实,单说职场挨骂那些事,谁的职场不委屈呢?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对于我们这些在底层摸爬滚打的“职场老人”,被骂也是家常便饭啊。

身边的朋友、同事,包括我自己,没有在职场中挨过上司骂的,简直绝无仅有。

我自己曾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挨骂,挨骂源于我的一个疏忽,差点让公司损失几十万。

在事情尚未带来不良后果之时,被犀利的上司发现了,当众叫停了正在进行的工作,骂了我一个狗血喷头。

彼时,我正在和同事谈笑风生,就这么毫无防备地被赋予一顿臭骂,笑容一时僵在嘴边,表情极其尴尬,手足无措。

我承认我怂,那时我的第一反应,居然不是拍案而起,和上司对骂回去,尽显自己的潇洒本色。

我做的第一件事,而是立刻拿起电话,沟通各个单位的相关人员,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将不良后果扼杀在摇篮里。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上司三番五次过来查看进度,继续着各种责骂,“没脑子”、“怎么这么笨”、“不行就回家带孩子去”等,我居然心态平和,继续做着自己的事。

在第二天早上五点多,终于解决了所有问题,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向上司汇报结果的时候,他却仅仅“嗯”了一声,仿佛昨天的剑拔弩张、怒发冲冠都没有发生过。

细想一下当时,被上司骂得那么过分,我居然没有生气,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去解决问题,根本没有时间去“玻璃心”。

在完美解决所有问题后,甚至还有一种极大的喜悦,暗自庆幸上司发现及时,避免了一切损失,全然忘记了曾被他骂得那么不堪。

但在这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03—

难怪有人说,请珍惜对你要求严格的领导。

这句话,不无道理。

还有人说,被骂的都是最基层的职员,当上了领导,谁去骂他啊。

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记得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感觉职场里,上至领导,下至员工,人人皆一样苦逼。

这是发生在一个分公司的一把手被他的上级领导臭骂三天的故事。

某集团公司的一位老总,甚能骂人,其骂人的功力和实力无人能敌,在各个分公司广为流传。

据说,他骂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目标专一,穷追不舍。

话说,在某次集团高层的月度会议上,此老总展现出了他不同寻常的骂人功底,让人叹为观止。

会议第一天,在销售部通报月度销售数据时,此老总一抬头,就看见了业绩完成不甚理想的某分分公司经理,正对着自己而坐,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对着他就是一顿大骂,指责其业绩极差,足足骂了近一个小时。

此间,该经理脸涨得通红,一言未发,却暗自思忖,自己业绩也不是倒数后三名,何以独独被破口大骂我一人呢?

会后,其他参会人员纷纷调侃他,挨骂的经理也自嘲,认为一定是座位选得不好,正好坐在了领导对面。

会议第二天,挨骂的经理学聪明了,选了一个老总背后的位置,心想背后的位置比较安全,起码抬头看不见。

却不成想,在财务通报财务指标时,该经理所在的分公司盈利情况又亮了红灯。

老总抬头欲破口大骂,却发现找不到该经理了,扭头发现其“躲”在自己身后,顿时更加火冒三丈,各种臭骂,难听无比,且当天骂人的话与第一天居然毫不重复。

会议第三天,按照议程安排,当日无数据通报,主要是议题讨论之类的内容。

连着挨了两天骂的该经理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依然不敢掉以轻心,相当谨慎地找了一个靠近柱子的位置。

这个位置从老总的角度来看,不那么轻易被看得到。

哪成想,在老总做会议总结时,又提到该经理,左右张望未寻到人影,气得摔了手边的笔:“业绩做那么差,开个会还躲来躲去,给我滚出来!”

该经理心头一颤,神情落寞地地挪了出来。

又是一场惊天动地、毫无征兆的大骂。最后实在无话可骂的时候,连该经理的发型和普通话的发音都被老总多角度多维度地痛骂、鄙视了一番。

在各个分公司领导面前,被老总全方位、无死角地痛骂,是不是更有理由“玻璃心”?

但是,该经理没有时间“玻璃心”,立刻投入了接下来的战斗中,誓死要扳回自己的面子。

次月,各项指标略有改善,该经理在月度会议中逃过“痛骂”,云淡风轻地看领导换了一个臭骂对象。

—04—

谁的职场不委屈?谁不是一边挨骂一边成长呢?

大部分时候,所有的委屈和“玻璃心”,无非是认为自己地位低、职务低,没有背景没有后台,领导就是看不惯自己,专门和自己作对。

但是,仔细想想,哪次挨骂不是事出有因?

虽然挨骂会让人尴尬让人难堪,但是绝大多数时候,本质和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自身确实存在着不足和缺失。

当然,职场不是一个人的江湖,而是一群人的江湖,也不乏真委屈。

如果是无意诋毁,何苦因为别人的错误自我惩罚?如果是恶意伤害,何苦为别人的无中生有而自我苦闷?

所以,即便是真委屈,放下了,就依然内心无恙。

若把用来体会委屈的时间用来自我反省和提升,那么受的委屈会越来越少。

沉浸在委屈中难以自拔,那么将会与全世界为敌,与理想背道而驰。

委屈是弱者逃避的最佳理由,却是强者的珍贵养料。

所以,世界那么大,一颗“玻璃心”,怎么走得远?怎么奔跑着追赶时间与梦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