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启示
1.培养一种能力
在一个星期之内,你完全不知道的一个专业领域或是一个课题,把它变成你自己的专业,甚至你要能达到这种能够跟专家去对话的这个程度啊,到了最后的时候,你写出来文字要让专业的人都觉得非常的专业,主要靠你在短时间内对素材的收集和整理能力。
我们在这个素材收集这个最基础的这个环节上了。你下的功夫越大,你后边写作的过程,就会越轻松,如果你这个阶段,非常的敷衍,非常的含糊,最终,写东西的时候会非常的卡顿,最终写出来东西可能根本呈现不出来你自己独立的东西,那可能就是一个拼凑文。
2. 练就专业撰稿人素质
你在没有灵感、没有状态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写出非常高质量的文章,就好比说你做一个篮球运动员,你到场上到了打比赛的时候,你说你没有状态,那是不是说你没有状态,你就放弃这场比赛了,不是的,作为一个真正高素质的一个篮球运动员,在没有状态的时候。它能通过不断的调整,不断去调整自己的投篮姿势,变换自己的这个位置,找到自己的这样一个状态,所以说我们的写作也是一样,不能去过多的去依赖灵感,而是要去把素材这个基础的部分做到。
那你这本书可能看个一遍可能都不够,你可能要看好几遍,甚至你要看很多关于活着这本书的这个解读,然后呢,你才具备跟这个热点去做一个结合的能力,你才能呈现出自己的一个写作的框架,写作的一个主线,你在素材的这个深度解读的基础之上,然后形成自己的一个观点。
3. 自然得出独立观点,找线头,写大纲
当你对素材真正吃透的时候,你自己独立的观点,自然而然就会冒出来,当你看到很多素材,突然之间有一个想法,或者说找到了一个一堆乱麻的一个线头,这可能就是你的文章的一个切入点,可能就是你最终框架结构的一个主线。
我们写文章,其实就是从一堆很乱的素材里边找到一个线头,引出你的整个文章的主线,并且这个线只能是一条线,你不要试图就是说把所有的乱码,你都把它清理干净,清理得非常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你最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最好的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引出你整个文章的一条主线,你拉出来的这条线,其实就相当于你把书读薄了。你写作框架都要围绕着这一个素材的主线去写,其他的素材,不能围绕这个主线去佐证这条主线的,都是无用的素材。
如果你的素材不能让你的思路变得清晰,那是因为你还没从素材的一堆乱麻里找到那个让你眼前一亮的线头
如果你的素材,让你在你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写作的框架(开头我怎么写,观点我怎么承接,结尾怎么结,胸有成竹),这说明你的素材搜集到位了
写大纲
收集素材,是一个不断发现钻石发现宝石发现这个珠子的一个过程,你的写作其实就是把这些珠子串起来,串成一个项链的过程,我们很多时候,找到了很多很好的珠子,但是没有一个现用一根绳子,这是很多人写的文章很散,看起来到处都是很好的句子,很多金句,但形不成一个整体,形不成一个很强的逻辑链条,最终呢,导致这篇文章就是一捆柴,散在那儿,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文章框架。
我们去拆解文章其实也是拆除文章的结构框架出来,用这样的框架,往里边去填相对应的素材,文章就能形成一个整体。
作业:
1,再次收集素材,整理素材,根据所学大纲知识,列出提纲。
素材未读完
2,除了所学的起承转合,你觉得大纲还可以有别的什么形式吗?你更习惯哪种形式?为什么?
还有总分总形式。习惯总分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