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阶级的雏形
现代人讨论阶级问题经常用印度举例子,
种姓制度是典型的阶级分化,
而且是阶级固化。
种姓之间有无法跨越的鸿沟,
虽然早在1947年就在制度上废止了种姓,
但是因在人们心中的阶级烙印却很难抹去。
即便在所谓自由平等的欧美,
人与人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也许只是隔着一个街区,
一边是“高尚”的富人社区,
联邦警察和警犬戒备森严。
另一边就是平民街区,
毒品、卖淫、枪杀比比皆是,
警察只在街区外巡逻,
只要这里的社会底层人群不去骚扰富人,
往往会任其自生自灭。
而隐形的阶级分化,
更是紧紧的萦绕在我们的身边。
比如正式一些的宴会,
所有人都会遵守按地位排座位的规矩。
某些会议上,
介绍与会人员顺序的时候,
也是暗藏着诸多讲究。
在现今社会里“自由平等”似乎绝对正确,
“阶级”毫无疑问是个贬义词。
然而,人们却津津乐道。
甚至“中产阶级”这个词,
似乎还代表着某种小小的傲娇。
那么,上古时期的阶级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如此有生命力呢?
这也许还是要从“夏”说起。
因为合作对抗那场大洪水,
尧、舜、禹将黄河流域的“诸夏部落”凝聚在一起,
当洪水退去,
各部落都看到“协作”的强大力量,
但,随之而来的是内部利益纷争。
尤其是联盟首领,
在一呼百应的荣耀之外,
也代表着不容置疑的权利。
谁来做首领?
是个大问题。
我们暂且相信三位圣贤大公无私的品格,
但,圣贤的后继者
就未必都拥有这一理想化的人格。
很明显,启就确立了世袭制度,
不再禅让。
实际上各个部落首领
内心中都暗地里拥护“世袭”,
虽然他们失去了晋升大首领的可能,
但是,可以长久的保留自己的小首领地位。
世袭的绝不仅仅是首领,
实际上,
只要是拥有地位的人
都想把自己的地位传给自己的后代。
于是,在那个刚刚走出蛮荒,
初尝文明滋味的时代,
上至天下共主,
下至黎民百姓,
都希望从制度上确立,
自己的私有财富以及地位
可以在父子之间代代相传。
于是,
有些人生来就是帝王,
有些人生来就是首领,
有些人生来就是贵族,
有些人生来就是平民,
还有些人永远是奴隶。
这就是阶级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