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不是生活的全部
我们常说,养育孩子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那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需要公平的对待孩子,而不是要求一模一样的照搬育儿书,教育书甚至是复制其他你觉得成功的家长模式。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孩子之中也有一千个养育模式,相处方法。母亲和女儿,母亲和儿子,父亲和女儿,父亲和儿子之间都有着不同的相处模式,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不同相处模式也不同,不要照搬方法论,要结合自己的孩子。
但养育孩子不是我们一个人生活的全部。作为父母,我们有自己的生活,也必须要面对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承担着人际交往中的强颜欢笑。我们可能会因为工作,婚姻,育儿和社交忙的焦头烂额,顾此失彼。我们也可能因为想要孩子帮我们拉进伴侣之间的关系反而会因为孩子愈加疏远。我们也可能会通过社交媒体观察其他家长的育儿,以此来衡量自己,反而愈加焦虑内疚。甚至有些所谓的“专家”要求父母要如何陪伴孩子,又要求父母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期教育,成为完美的父母,优秀的员工,出色的伴侣,在家能收拾家务,情绪平稳,面带微笑,工作能独当一面,升职加薪,休息日还要陪孩子博物馆,夏令营等等。
家长们的内卷越来越厉害,大家却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够完美,孩子不够优秀。甚至有父母一方辞职全职带孩子,然后当孩子没有达成期望的时候,开始抱怨孩子,觉得自己付出了全部,孩子却依旧如此。这,难道不是道德绑架吗?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父母的延续,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养育孩子,只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而不是为了让孩子满足家长所谓的虚荣心。每一个家长不需要达到某一个标准要求,而是要界定好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如何做好这一点,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个性和生活经历,以及孩子的脾气秉性,而不是流水线上的统一的标准。
放开孩子,也放开自己,父母和孩子之间保持最舒适的距离,而不是自己疲惫不堪,孩子却觉得喘不过气来。
我是茸乐,关注我分享育儿,育儿路上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