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荐婚姻育儿今日看点

无声告白-你的父母给予你足够的心理营养了吗

2016-10-01  本文已影响144人  尚小又

     第一次听说到原生家庭这个词,大概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刘老师是我们学校国贸专业的老师,却对心理学颇有研究,总是在我们的课上分享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东西。起初只是觉得很有意思,当了解得越多时,却发现原生家庭给予孩子的心理营养对人的影响可是一辈子的事情。

     听到的第一个例子是,一个妈妈总是控制不住地去打她的小孩,导致她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她向我们老师求助,后来才发现,原来在她小的时候,她的爸爸常常打她,这么多年以来都没有爆发的情绪,在她生完孩子之后,发泄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她打孩子的手,并不是自己的手,而是当年她爸爸打她的那双手。

     很有意思的一个研究,也让我慢慢关注起了原生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在好书推荐里看到《无声告白》这本书,给人很大的震撼力。整本书读完之后发现,它在控诉父母给予孩子太沉重的爱,换来的不是希望而是让人绝望。迪莉娅是家里面最听话的孩子,李先生希望她融入人群,李太太敦促她成绩优秀当上女医生而不要被外界所干扰。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实现他们当年没完成的梦,把人生的失意转化为培育孩子的动力,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替身,却从未考虑过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迪莉娅不敢反抗,因为她是乖孩子,可是她很累,她害怕辜负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最懂她的哥哥就要远离这个家追寻自己的梦想了,从此以后她的世界只有孤独和黑暗了,父母还在一步步地紧逼着她,最终她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通过刘老师,我有幸去听了9月25和26日在福州举办的《林文采大讲堂》全国公益巡演亲子教育课程。两天的时间里学习到了很多,王剑飞老师所讲的很多话都深深触动到了自己。

        所有的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渴望被爱、被重视、被认可、被关注,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尊重自己、理解自己、信任自己同时又给予自己足够的自由。可是很多父母却常常做不到这些。被忽略的孩子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他们或者生病、或者调皮捣蛋。父母总是拒绝孩子导致孩子总是渴望被他人接纳,希望自己拥有存在感。受过虐待的孩子长大之后要么受虐要么施虐。从小被羞辱、被打骂的孩子长大之后导致他们人格上存在着缺陷,要么自卑,要么自暴自弃。而被过度保护的孩子便会养成胆小、不敢冒险、不能独立自主、不敢出门等习性。

     在听完第一天的亲子教育课程之后,我问了我们老师一个问题,这些教父母怎么教育孩子的课程,对于20几岁的我们来说,是不是就无药可救了呢?老师回答我说:“都是一样的呀,父母之前所没能给予你的心理营养,现在开始自己给自己,学着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多陪陪自己,欣赏、肯定、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给予自己想要的安全感。很多时候那些心理上的毛病,也不过都是因为我们没办法做到无条件接纳自己、认可自己罢了”。

     也跟朋友讨论过这个话题,其实许多父母之所以不能够给予自己的孩子想要的心理营养,是因为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懂得怎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而不是因为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以自己所拥有的全部知识、用从父母那边学来的、他们所认为的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去教导孩子。

     学会理解和接纳自己,也学着去理解和接纳父母。他们也不希望因为自己的错误之举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不论如何,父母都是爱我们的,只是有时候他们的爱用错了方式。

     从来就没有哪一门去教他们怎样做父母,庆幸的是在心理学尚不普及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心理对一个人的影响了,《林文采父母大讲堂》这一类的亲子教育课程让我看到了祖国未来亲子教育的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