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840篇:能上五百人大课的老师,为什么不能上五十个人的小课
王老师,一个专业能力极强的老师,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五百人的大课,却不能应付五十个人的小课。是不是很奇怪?这就好比一个能游过太平洋的运动员却不敢游家后门的小河一样不可思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经过分析才知道,大课和小课有本质的区别。上大课就好像舞台上的摇滚明星,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尽兴表演,不需要太在意台下观众,而上小课就好像记者招待会,你需要和台下的观众互动,而且你永远不知道观众会抛出什么问题。再加上王老师又是一名完美主义者,一旦碰到无法解答学生的问题,就会有很大挫折感。
也就是说,王老师之所以不能应付五十个人的小课,是因为害怕互动环节学生不确定的提问。找到了问题所在,那如何解决呢?
王老师采访了很多优秀老师,向他们学习小课的授课技巧,并总结学生最常提问的问题,如果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准备一套话术,或者判断是否将问题抛给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并且每周安排两次小课,然后逐渐增多,并请隔壁的张老师做监督。
三个月后,王老师小课的好评率从原先的75%飙升至95%,从原先害怕互动提问到爱上互动提问。王老师的进步给了我启发。
当你遇到问题时,不要广泛而空洞的焦虑,而是明确而具体找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行动。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做过北森的职业测评,发现我有超强的意志力、责任意识、同理心,但社交能力偏弱,一旦遇到人多的场合,我就特别焦虑、惶恐,我也比一般人更慢地适应新环境。我对自己的弱点也有所了解,于是不断强迫自己去社交去学习去提升,但我发现效果不理想,我在社交场合还是会紧张焦虑。不过,我又发现了自己两个规律:
1、我在社交前期很活跃,说话也能有几分幽默,但越到后期,我的状态越差,尤其在散场的时候,状态极差。
2、我特别害怕与人交往的第一分钟、第一次打招呼,而一旦开了个好头,我会越说越起劲,越聊越hign。
鉴于以上两点,我的问题可以总结为:
1、活力不足。如果把每个人的活力看作是一块电池,那我的蓄电能力比一般人低一些,所以,即便我有很强社交意愿和能力,但电量不足,个人表现也会大打折扣。解决方案也很简单,限定社交时间,别人玩两个小时,我玩一个小时就回家;如果不得不坚持很长一段时间,那我就提前好好休息。
2、社交技巧和准备不足。社交话题积累太少,不知道该聊什么话题;不知道如何打破沉默,开始一段愉快的聊天。
如果你不能将问题明确而具体化,那问题就像是无处不在的恐惧,你感受到的将是焦虑、疲惫、失控;而一旦看清了问题的根源,找到了突破口,人就像是一颗大树,外界的雨水、阳光都将成为你的能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