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则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发生的事,但我们可以把握当下发生的,这样,或许我们可以改变未来。
(一)
我是一个农村人,自小和农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自小从农村长大,渐渐爱上了村里的一砖一瓦,没有太多为什么,或许只是因为村子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了我的青春岁月一样。后来慢慢的长大,也开始游荡于四处,但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尽量去或贫穷或接地气的乡村看看,自己觉得只有没有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的乡村,才能看到当地最朴实的面貌,才能看到当地流传千载的文化气息。
因为喜欢农村,所以经常自己就遛弯着到了住处周围的农村,越是破败的房屋越能引起我的兴趣。土坯的围墙,大石头做的墙脚,三角形的屋檐,这一切的一切,都表示着,嗯,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房子。
只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村庄也越来越富裕,破旧的房子被推倒,新式的楼房重建,或许对于农村的村民,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呀,毕竟住的地方好了,自己的居住生活水平提高了嘛,但对于自己这种人来说,每每看到一栋老楼的推倒,自己就心疼的紧,这推倒的不是一间房,是曾经的记忆呀。唉,也不知到了以后,所有的房子都成了新式房屋,或者村子都搬迁了,那么当地的文化气息传承气息又靠什么来表达呢?
不会是这些新的摆放在台面上的东西的,比如家家墙上都粉刷着“忠孝仁义”“礼义廉耻”,但所有粉刷的村子,不同乡镇,不同省市,难道文化传承都一样了吗?不是的,传承下来的文化气息不是表露在台面的,而是在不经意的地方,在最普通之处。岁月承载风霜,这城市经历的风霜,揉和了当地人的心神面貌,不知不觉间就镌刻在了建筑之中。越来越深,越来越醇,就如老窖美酒,或许越久,才越得乐此道人的钟爱。
当然自己钟爱的是这股文化气质。
现在的社会发展的太快了,我们国家的国力也在提升,看到这些我很为我们国家而自豪,只是我们在努力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时候,也请不要忘记我们这从古到今的“好东西”呀!
(二)
之前听说某些城市因为城市古建筑影响市区规划,然后就把这有着几百年的古城墙给拆除了,而今又要重建。且不提花着老百姓的钱拆除古建筑是某些人拍板,这花着老百姓的钱再把拆除的古城墙修复,是不是有些太不拿老百姓的钱当事了。为了政绩?还是当初拆除太过草率,而今幡然悔悟欲重修?
总觉得身为领导,就应该凡事考虑好后果。因为你的一个决策,就需要下面人劳财费力,决策失误,劳民伤财,身为一个领导者不该感到丢脸吗?
当然我不是专门批判这事,而是为这有着几百年风雨的古城墙心痛。
即便修复了,也未必能续上那份古城的气息。
(三)
近些年来国家开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好像前年曲阜市就有一个春晚的分会场,去年呢在曲阜市尼山圣境更有一个全国唯一的“中秋庆典”。
似乎传统文化的复兴已经到来。
只是问起“忠孝节义”“君子之行”,谈起《论语》,四书五经,大家都摇头叹气。
你老老实实的工作,不做一些不符合礼义的事,别人问你工资多少。本也不妨,别人说何不去做某工作呢?你说不喜欢。他人便道,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喜不喜欢,只有应不应该。
嗯,我说不应该,不道德。然后就被别人说自己读书读傻了,书呆了。
嗯,自己是比较傻,比较呆笨,但不想做,就不做了。
他人说,你不挣钱怎么养父母呢?
我说,没说不挣钱,只是老老实实挣钱。
那你父母万一得了病,你的工资能够吗?
不够我就借,再慢慢还。
那你还不如多挣些。
嗯,我会的。只是不想做那些骗人的工作。
我所说的骗人,就是比如只说自己东西的好,而不提东西的不足,比如夸大某种好处,我要的只是老实本分踏实。
嗯,自己这种行为在别人眼里是怪胎了吧。
(四)
传统文化在行,不在说;在心,不在言。
传统文化包含诸子百家,而今最大的即是儒、释、道三家。
若是仅仅是熟读百经,不去行之,那也不过是个理上功夫,口上功夫。
若是仅仅执于对古文注解,一字一句,那就像是把人的发肤了解一遍,却从未了知此人心意。
得了发肤,又有什么用呢?
若要理会得“道”,就要去做,一步一步的踏踏实实的做。
古圣有云: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做注解的,不能体会得别人心境,如何能体会别人之心意,又如何能不曲解别人之心意,何况圣贤之心意呢?
这世界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
(五)
老实念佛。
心里有烦闷的时候,就长呼一口气,默默地念佛吧。
坦然的念佛,阿(a)-弥-陀-佛,一字一字的念去,出声亦可,不出声亦可。念上一段时间,心里的憋闷之气化开来,身心舒适,妙不可言。
念佛能平心,能化开心中郁结,承佛威力,清净庄严。
无聊的时候念佛,念上一会儿,法喜充满,快乐难说。
心地清净,相好庄严,身心舒畅,外邪不入。
只是一句佛号,行走坐卧,只是默默地念。不需要去看什么别的,老实做人,清净念佛。慢慢的烦恼都化开了。
解脱烦恼,开解智慧,人生第一福报。
……
种一棵树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