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化解焦虑?

2022-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离烟同学

我们人为什么会焦虑?最近看了一篇罗胖写的文章,说到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理想的目标和当下实际目标不一致,而自身又缺乏可控的行动,这样内心没有掌控感,自然就焦虑了。这个观点让我很受启发,很多时候我们焦虑,的确不一定是一些表面的原因,比如没有时间等等,而是我们不懂得如何把抽象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一旦能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我们就能从原先焦虑和逃避的模式变成战斗模式,也就不会再感觉焦虑了。

那具体要如何做呢?在我看来,主要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分析原因,第二步是对症下药来解决。

首先第一步分析原因,我们需要结合我们的情况来具体分析,因为每个人之所以焦虑,它所遇到的具体卡点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行为模式都是喜欢把一些重要但并不紧急的工作,拖到最后临近截止时间了才来做,虽然最后可能也做出来了,但这个过程中的体验感很差,因为内心一直有个声音“再不做就没时间了”“必须要去做了”,不断的这样自我暗示,状态越来越焦虑,有时很晚才完成又会导致第二天的睡眠不好,睡眠不好又会影响后面工作的状态,所以整个人总处在这种既焦虑效能也低的状态里。

当我听到罗胖的观点后,决定来认真自我分析一下,首先我问自己,我为什么总是拖延呢?如果早一些把重要工作完成我不就不焦虑了吗?我发现仅从时间维度,让自己早点来完成不太现实,为什么?因为这不是没时间的问题,每一次明明有时间时,自己也会在内心告诉自己,时间还多着呢,还是先做其它更重要的事情吧,所以直到拖到没有时间可再拖了,最后迫不得已才会去做。也就是说,根本不是时间不够的问题。而是内心并没有觉得所要做的工作是重要工作。

排除了时间因素,然后我又问自己,为什么这个工作不是重要工作呢?我又是怎么定义重要工作的?不断这样自我分析,我发现自己在认知上是有一些偏差的,事实上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重要工作,只是因为自己在去做它时,内心缺乏动力,没有那种主动想要去做的期待感,也就是真正的原因是不想去做。那又为什么不想去做呢?因为它有一些难度,需要动脑,所以就不想去做一直拖着,拖到最后就变成了“必须去做,再不做没有时间了”,整个人的状态自然也就变得越来越焦虑。通过这一层分析,知道了原来问题的根源在于畏难不想去做。

当找到了问题的源头,那我们就可以来对症下药的解决这个问题了。通过这样一番分析,我就知道了我不是要解决没有时间的问题,主要是要解决畏难导致的不想做的问题。要如何通过一些有效策略来扭转目前这种焦虑的应激模式呢?我总结一下,主要要做好两步,便能让整个系统从应激状态进入到一种良性运转模式。

首先第一步,从认知上要正确理解所做的工作,如果它是重要的,那么它就值得放在优先位置。我们人就是这样,如果你没有内在动机,觉得它不重要,你是很难去真正启动起来的,只有内心觉得它重要,才会有动力来面对它。

其次第二步,从行为上要学会拆解目标,有些时候我们明白它是重要的,但一看到它就想退缩,畏难,这往往就是给自己大脑的压力太大了,也正如罗胖说的,大脑中的目标和实际目标不一致,需要把大脑中的目标进行拆解,并且拆的足够小,拆到自己的能力完全能胜任的难度,这样大脑就不会再害怕和本能的抗拒了。

比如说我每周有给自己制订一个任务,需要写一篇能对外发表的文章,可能我们每天内心都很清晰这个目标,但是就是下不了笔,因为我们的大脑总感觉还没有准备好,要么不确定写什么,要么感觉自己想法还不成熟,这个事就会一直在大脑中盘旋,但是实际进度却一直卡在那里。那这样的一个状态其实就需要调整,因为我们的大脑总希望一气呵成,一出手就能完整的写出一篇经典的文章,但写一篇文章它是有很多步骤的,战线比较长,需要确定主题、搭建框架、寻找素材、写出初稿、最后还要检查修改,这必然是一个需要一步一步来推进的事情,所以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拆解目标,比如说第一天只确定主题,其它的什么都不要想。这样目标就变得很小,执行起来阻力就没有那么大了。事实上当主题确定了,其它的都是围绕主题来安排的,也就相对比较简单了。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还感觉比较难,还可以再进行拆解,直到把任务拆到自己不害怕能胜任为止,从长远来看,我们只有在面对任务时内心处在一种有信心能胜任的状态,才会慢慢的培养出内在动机,才会发自内心的主动想要去做这件事情。

最后总结一下,具体如何有效的化解焦虑呢?主要是做好两步,从认知上要明白所做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才会有动力去面对它。其次从行为上要掌握拆解目标的方法,把目标拆解到自己的能力完全有信心胜任的状态,这样行动的阻力才会变小,内心才能不抗拒,并且不断这样践行,还能培养我们做一件事情真正的内在动机,建立应对问题的自信心,一旦进入这样的良性循环,我们的状态自然而然也就不会再感到焦虑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