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过程要防止教学与教育脱节:即在传授那些本来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的知识时,不去触动学生的思想,不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信念。
也就是说,我们要始终牢记,我们不仅仅在传授知识,更是在育人。
我们不仅传授知识,还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把蕴藏在孩子心里的那些尚未萌芽的素质,去点燃它。
今天课堂上领着孩子们学习《观沧海》,我们分析了曹操登上碣石山看到的景色后,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登上碣石山的曹操,眼前都看到了什么景。
孩子们一个个说完后,我们把落脚点停留在了大海上。看着眼前辽阔的大海,曹操想到了什么?
他想象着大海有着吞吐日月星辰的博大胸怀。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能想到如此壮阔景致的人也一定是有着无比宽广的胸襟的。
孩子们都知道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当然只是诗人的想象,在那个科技落后的时代,人们的认知都是非常有限的。
“嫦娥奔月”的故事就是古人对月亮的探索,我们现在的小孩子都知道这只是神话传说,但是当时的人们却只能用这种想象去猜测,去解释。
我给孩子们开玩笑,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穿越过去,都可以做他们当中的智者了。
有的孩子就想到了当时的人们因为愚昧才会有各种我们看起来很可笑的想法和行为。
有孩子就问:“古人为什么那么愚昧啊?”
“对呀,古人为什么那么愚昧呢?”我反问道。
课堂上一时炸了锅,有说是不学习,有说是科技太落后,大家都不知道……
我知道孩子们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于是我顺势引导孩子们,我们都知道愚昧不好,那我们如何能变得聪明呢?
孩子们齐声回答,“好好学习”
“对,还有……”
“多读书!”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倘若还不学习不读书,那跟傻子有啥区别?
我也一直在努力把教学和教育做到一起,比如今天学习《观沧海》,把扩大孩子们的眼界和心胸,把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结合起来。
当看到孩子们眼睛里的光时,我知道我是对的。
孩子们的学生时代由谁来引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着他今后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师不只是让学生记住知识,而且要注意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人为本,以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