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我,拖延症,俺妈逼的!”

2020-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重庆麓沁心理

这些让我们痛苦的习惯,是因为我们要防御内心里更大更深的痛苦。

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经常被“拖延症”所困扰。

一般我们会把拖延症归结于懒、缺乏自律、没有计划性安排或者时间观念。但事实上,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时候“没有玩够”。

我小时候总是被父母严格管教,不管做什么都要被他们盯着。作业写完了就抓紧读书,书读完了就抓紧锻炼,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时间。这种感觉就像溺水一般,完全喘不过气来,压根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所以在我内心里,我会认为时间不是我的,为了反抗这种全能的控制,我就选择不作为,耗尽这些为别人活着的时间。

我的另一个朋友的拖延症,则是因为她从小就被拿来和姐姐比,她说:“从小我妈的要求就特别高,她以前看我做什么都不对,我的努力她都看不见,有时甚至会动手自己做。在她眼里,我永远没有我姐姐优秀,不能让她满意。”

所以她每次做事都喜欢拖延,这种拖延行为在她的潜意识里也是与母亲的一种对抗方式。

1、对母亲的高度认同,你认为我没用,而我真的没用了。

2、用拖延让自己失败,让自己远离成功,从而攻击母亲的高要求。

3、回避失败的恐惧,因为自恋受损,弥补自恋的方式就是,我没有做好是因为我不努力,而不是因为我不行。

4、拖延会增加存在感,被催促就是被惦记,弥补同胞竞争中母亲对自己的忽视。

5、自我功能外包,因为你什么都干了,所以我干脆什么都不干,成全母亲潜意识里想永远把我当孩子养的愿望。

这种没有空间的窒息感,直到现在都还留在她的内心深处。工作不到最后时限,她是不会做的,做事总是拖,一些事情拖到最后,要么就是潦草完事,要么同事们帮她救场,换了几份工作,没有什么成绩,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不好。因为她从来没有放松地去玩耍过,所以成年后有种强烈的动力,要去做个孩子。

说到底,这些让我们痛苦的习惯,是因为我们要防御内心里更大更深的痛苦。

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叫“游戏的空间”,这个游戏的空间也被叫做“过渡客体”。

这是一个心理上的空间,这个空间,是玩耍,是游戏,是什么都不用做。对于被父母的要求包围、吞噬的人来说,他们在这个空间里才没有压力和要求,才能尽情去玩。

孩子需要保持独立,同时又希望父母能够在身边,于是他需要一个空间建立在他周围,所以父母和孩子最好的互动就是游戏,而玩具就是孩子的过渡客体。

父母进入游戏的空间和孩子一起玩耍,玩具代表着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一个连接,这样既满足了孩子需要父母,又和父母保持了一定的心理距离。孩子才能将自己与焦虑的、不断提出要求的父母隔开,拥有真正放松玩耍的时刻,孩子的内心也能慢慢发展出来了。

我以前经常被母亲唠叨不爱收拾房间,因为在我潜意识里认为那个空间并不属于自己,当我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房间后,意识到房间是我自己的时候,我才愿意收拾了。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适当的空间,不要总是盯着他。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生命的本质,拥有一个做主的人生。

本文作者:Donna

漫画:UM Psychology

该文章为重庆麓沁心理原创,未经授权,不可转载。

麓沁心理:重庆专业的心理机构,陪你拨开心灵迷雾,向内生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