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属性太LOW,应该怎样摆脱这顶帽子呢?
每当看到苹果、阿里做出来的产品时,总觉得特别高大上,特别有逼格。再看一看自己家的产品,横竖都不是那么顺眼,不得不感叹:“别人家的永远是最好的!”那么,当产品属性太LOW时,怎样营销才能摆脱便宜货这顶帽子呢?
重新定义产品的形象
在这个充满金钱味的社会,一切高价格的产品都被认为是有钱、有身份、有地位的象征,《大腕》中有一段台词说得好,“只买最贵,不买最好”。主打低端市场的产品都会无形地给人贴上一个很LOW的标签,所以这种产品在定位时一定避开价格低这种形象,给用户一个台阶下,不让用户输在装逼的起跑线上。常见的有3种重新定义方式。
1、追逐个性
我买你的产品不是因为我没钱,而是因为我的个性爱好。比如买小米的人在买苹果的朋友面前就有了合理的解释,我更具个性,我是发烧友。喝青岛啤酒的人就不会觉得比喝拉菲红酒LOW,因为找到了合理的理由,我是很有激情的人。
2、情感联系
将产品定义成送给长辈、朋友、爱人的礼品形象,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比如脑白金是送给长辈的,黄金酒也是送给长辈的,而玫瑰就代表了爱情。
3、群体划分
比如爱国就支持国产,将人划分到爱国这个群体中,找到一个更高大上的理由来转移LOW的事实。还有地域标签、某某职业专用等都属于这一类。
挖掘产品细节,将其与大众熟知的有逼格的东西联系起来
将产品从设计到制造,从团队到投资人,从生产到运输,这些细节都统统地挖掘出来,分析找出其中高大上的部分,重点对其进行宣传。
比如小米手机宣传边框使用奥氏体钢,经过10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给大众留下的印象就是小米手机虽然便宜,但是质量一定很好。
再比如,公司的CEO是知名企业的前高管,该CEO在原公司的印象非常好,并且为大众所熟知,将产品与CEO联系起来,也就把产品提升到了与CEO相同高度的形象。如果马云离开阿里再创业,无论他做的是多么LOW的产品,光马云这个名字就已经是高逼格的存在了。
制造出稀缺感,物以稀为贵
拥有越稀少的东西,就越会有优越感。你看,这东西你没有,而我能拿到,证明我比你更牛逼。这会极大的刺激还未拥有该产品的人去追逐。饥饿营销有用的心理学依据也就在此。
差异化,不与高逼格产品做对比
对产品的某个部分或功能做出差异化,同样也是为用户找到一条使用后不显得太LOW的理由。比如战斗民族的YOTA手机,正面是电子屏,反面是墨水屏,售价3000多。虽然不及苹果贵,但用户显然不会觉得使用它会比使用苹果LOW,反正还会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甚至力压诺基亚的Vertu手机。
归类比较,比大众熟知的一类产品有逼格
将产品与其它“低端产品”进行对比,提升用户对该类产品的心理预期。比如黄太极煎饼,市面上都是几元钱的煎饼果子时,大家也就认为煎饼只有这个价格的,但是当黄太极卖出二十多的煎饼时,大家惊奇的发现原来还有这么有逼格的煎饼,自然也就不会想到与其它菜品作对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