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终身的思维方式(5)
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这是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在《思维方式》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公式。在他看来,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甚至比拥有智商、体魄等其他能力更为重要。
受益终身的思维方式(5)为什么自己很努力,却还是不行?
为什么有的人不聪明,却总能取得成功?
许多情况下,处理事情的逻辑和方法,才是带人跳出困境的首要因素。也许对打破你的固有思维,有所启发。
(五)
目标导向型思维方式
有了目标睡不着,因为Ta知道去干啥。没有目标睡不醒,因为Ta不知去干啥。没有目标的人,永远是无力的、涣散的。
优秀的人心里都住了一台挖掘机,不断深挖自己的愿望和目标。
这里的愿望,是指藏在内心里的真实诉求。
他们也都明白,目标是自我的第一驱动力,也是努力的根本理由。
韩信受胯下之辱是为了他的大将军目标,才有了战必胜,攻必克,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美誉。
受益终身的思维方式(5)毛泽东在大革命处于低潮,许多人发出“革命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而毛泽东正是以门目标思维方式,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英明论断。
老张是一位深耕于O2O领域多年的老油条,在某次运营会议上,我听到他问所有员工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努力想把这家公司搞好?
很多人回答:为了梦想。
老总说:“不对,为了赚钱。”
然后他又问了:“为什么要赚钱?”
会议上沉默了1分钟,才有人开始回答:
为了买房、为了买车、为了娶漂亮姑娘、为了睡到想睡的人、为了家里人过更好的生活、为了有朝一日不再让别人瞧不起自己……
老总的行为,其实是在唤起每个人的初始愿望。
这种愿望就是目标,它们往往是埋藏在一些冠冕堂皇的说辞之下,需要一遍遍追问才能问出来。
普通人往往目标感不强烈,所以基本无法驱动自己做事。
但优秀的人相反,他们不立目标不行动,始终用目标来指引自己努力的方向。
中国编剧作家富豪榜的首富是高满堂,他曾经在一次分享会上谈过:
年轻时有一次去电影学院旁听,想进教室和那儿的人一起讨论电影,结果被人赶了出来。从那会儿开始,他就发誓要成为一线编剧,不会再让别人如此对待自己。
他笑着说:“从那以后,做一名好编剧就成了他一生的目标。”他真的实现了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