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故事思考者

丁克15年

2016-03-30  本文已影响703人  edwardzhang24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萌芽

一晃已结婚数15年,人到中年的我依然是丁克并打算“铁丁”到底。在整个社会都提倡生二胎的年代,丁克显得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它虽只是一个小众群体,却在大都市并不罕见。

生为70后的我,作为丁克在同龄人中显得很有些另类。为什么不要小孩?一路走来,这样的问题被无数次询问过,有来自同龄人的好奇、不解,还有来自长辈的愤怒和指责。刚结婚时,我自己也多次反思过这个问题,怕麻烦,想活得轻松点,争取最大的自由度是我的答案。

70后的人,家里多半都有兄弟姐妹等,我家也不例外,上有哥哥,下有妹妹。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父母亲似乎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焦虑之中,愁这愁那的,尽管并不缺吃少穿。或许那个时代所有的父母都是那样,总显得忧心忡忡,很大部分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很少为自己考虑。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是那个时代绝大部分父母的通用标签。

成年以后,我发誓绝不要像父辈一样过得那么焦虑,沉重,我不要过以孩子为中心的生活,我要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来活,活出自我。恋爱时,与女友探讨过这个问题,我明确表态打算婚后不要小孩,女友表示理解和支持。我俩价值观出奇地一致,于是,很快走向了婚姻。

2.面对逼生

婚后一年,见我们没有动静,双边父母开始了追问,我们如实道出了想法,他们自然难以理解,免不了苦口婆心地劝告。好在双方父母大体上比较开明,没有动用家长权威来给我们施压,只是不停唠叨,翻来覆去无非就是一个意思,“不要小孩,你们年轻时是潇洒了,老了怎么办啊?”,养儿防老现在能靠得住吗?

因为婚后没有和父母住一起,父母唠叨的次数终究有限,每次回去说起这个问题,我们只是装聋作哑,含糊应对,他们也没有办法。亲戚、长辈们逢年过节一见面也老爱拿这说事,先是语重心长谈心,见咱油盐不进,有的老羞成怒后直接指责咱自私和不孝,年轻气盛的我自然是反唇相讥对方的封建残余思想,最后,对方拂袖离去。

咋那么多人爱管闲事呢?我要不要小孩跟您有关系吗?您有发表观点的权力,我也有不听的理由啊。

年岁渐长,我也学会了一些更好应对的技巧。但凡有长辈再劝告,我都会装出认真听的样子,“您说得很有道理,我考虑考虑”,态度好,不顶撞,对方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一次闲谈,妻子告知别人自己是丁克,没有孩子,对方却建议她去领养一个,妻子很是气愤。有人也曾在背后断言,我迟早会去养条狗,言下之意,丁克于我只是不能生的掩饰,因为没有孩子,迟早会感到寂寞、无聊,所以会去养狗。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也只能一笑置之。

活着不是为了取悦别人,生命短暂,我没有时间去活在别人的看法中。重要的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just follow my heart。

我的一个80后商业伙伴也是丁克,因为是独子,家里更是苦苦相逼。他跑到德国去了家里也照样打国际长途催问,他很是为此烦恼。偶尔回国也只是匆匆回去一下就赶紧跑掉,受不了家里的唠叨。老一辈的人真的很难理解丁克这种现象,在中国,成为丁克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感谢我们双方父母比较开明,没有一直苦苦相逼。

相濡以沫

3.没有孩子的好处

有孩子的家庭固有天伦之乐,没孩子的家庭却也轻松自在。选择丁克,自然是因为它有不少好处:

第一是时间自由周末在别的家长送孩子去上各种各样补习班的时候,妻子可以睡到自然醒。中午在外面吃个美食,下午出去喝杯咖啡,晒晒太阳,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定程度的闲暇时光是幸福不可或缺的部分。平日做两个人的饭也非常简单,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外出吃。不用接孩子上学、放学,辅导作业,不用操心孩子的成绩、学校的表现,性格等等。家庭中心不再是围绕孩子,而是完全按我们自己的喜好来过日子,更容易活出自我。我自己也有大把的时间来读书、思考、写作、冥想静坐、玩太极,去旅游等。

第二大好处是经济自由,能提高生活品质。在中国把一个孩子从小养到大得花多少钱调查显示不一,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的养娃理念而不同,但绝对是一个巨额开支,再不是只添一双筷子那么简单,这恐怕也是新的二胎政策实际效果并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所有普通家庭来说,养育成本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我们俩不是有钱人,只是有一份过得去的工作,勉强算是中产。

没有了抚养孩子的负担,我们感觉经济上非常轻松。每年都能轻松出国旅游一,二次,国内旅游更是想走就走。小有资产,收收租金,以房养老比养儿防老靠谱多了。老了还可以把房子倒按揭抵押给银行,增加点现金流来改善生活品质,死后房子归银行就是了。全球养老是我的计划,年轻时走遍全球,旅游时顺便考察地方。年老时在环境好,性价比高的国家定居,择一城而终老,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第三大好处是人际关系简单,没有孩子就大幅减少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双方不会因为养育方式的不同而发生矛盾,因为没有孩子,婆媳之间也不用非得住到一起,久不久见一次,反而更亲热。没有孩子,我们也不用去和老师互动,以及去和一切因为孩子需要求到的人搞好关系。

其实,父母要求我们生孩子无非有两个意思,一是他们认为有孩子我们能够更幸福,二是他们希望能有个孙子带,尽享含饴弄孙之乐。在他们看到我们生活得非常幸福后,并且在双方父母亲自带了我们兄弟姐妹的孩子后,也开始理解了我们的选择。当然,从内心来说,他们还是希望我们能够要孩子,传统的观念并非那么容易改变。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面对非议

生活中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可以选择,有的人的确是因为喜欢,也有的人只是到了这个年龄顺理成章就要了。有的人刚结婚时也曾考虑过不要,但迫于父母以及周边人的压力,不想让自己显得太另类而妥协。或年龄大些后,想法改变,成为“白丁”也是有的。(倒头来白当了一回丁克)

对丁克最常见的指责是认为我们自私,只顾自己轻松。亚当斯密《国富论》中说过,“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人的本性本来就是自私的,这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我们丁克为自己考虑有错吗?作为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又有何不妥呢?

另一种荒谬的说法是女人没有成为母亲就一定不完整,晚年一定会后悔,不幸福。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怎么知道我们一定会后悔,晚年会不幸福?我们都是凡人,凡人都不完整,总有这样那样的人生缺憾,只有上帝才是完整的。

从逻辑上说,晚年幸不幸福和有无孩子并没有必然联系。试看身边老年过得不幸福的人,大都是有孩子的人(当然是因为有孩子的家庭比例相对更高),有的是孩子主观上不孝;有的是孩子本身过得不好,客观上无法尽孝,还得啃老;有的是老年人身体不好,卧床不起,不在愁中就是在病中;有的是自身心态不好,性格不好而把正常的生活过得不正常。

晚年是否幸福,我认为,最重要的包括三点,。第一,自己身体健康(子女再孝顺也无法替您生病);第二,经济宽裕(有条件过一个体面,舒适的生活);第三,心态好(想吃就吃,想玩就玩,老有所乐,老有所求)。这三条和有无小孩并没有必然关系,任何人只要做到了自然就会幸福。

作为丁克,我们的危机感似乎比同龄人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非常注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状况优于大部分同龄人。没有了养育子女的经济压力,我们更注重投资理财,追求相对的财务自由。没有孩子也让我们少了很多操心和焦虑,只考虑怎么更好地享受生活,活出自我。因此,我可以预期我们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5.不,我们不后悔

在丁克15年中,我从未改变过主意。妻子刚结婚几年偶尔有所动摇,特别是在闺蜜以及身边人的劝说下,曾和我探讨过是否改变主意。我只问她是否愿意放弃我们现有丁克的一切好处,她冷静下来的答案则是“No”。妻子不是特别坚决的丁克,属于可要可不要的那种,而我则是坚决不想要,所以最终我们一直丁克了下来。

坚持丁克15年,周围指责、非议的声音少了很多。大概是因为大家都看到我们的生活状态非常好,并没有陷入凄凄惨惨戚戚的境地。也可能是社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化,单身未婚族、同性恋族也渐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整个社会的包容度空前地提高了。丁克这个小众群体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显得另类,这是时代的进步。

正如觉得孩子越多越好的家庭怎么也无法理解有人会选择不要一样,丁克一族也无法认同多子多福的观念,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甲之肉糜,乙之砒霜)。总之,有子家庭也好,丁克家庭也好,适合自己就好,没必要只是因为对方和自己不同而相互指责,宽容是美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