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每天写1000字

悦读|关于“泛读”和“精读”的思考

2018-07-23  本文已影响115人  今夕兮
悦读|关于“泛读”“精读”和“研读”的一些思考

01、什么是“读书”

百科里“读书”这个词条是这么解释的: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使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

我把它翻译一下是这样的:读书是指人们通过眼睛、耳朵或肢体将他人总结传递的文字、图像、音符、密码或者凸起的盲文内化为自身理解力的行为。我原本是想着把“读书”这个词解释得更简单一点,没想到翻译得比原先的还要生涩。于是我终于知道“自不量力”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了。

在我没有查询“读书”这个词之前,我从来就没有想过书籍还能用音符、密码和凸字来组成。我的无知和浅薄正好印证了戴大圣人这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精辟和深远。

虽学识浅薄,认识寡陋,但我还是决定写一写思考多日的这三个词语“泛读”“精读”和“研读”。现在市面上关于读书方法,读书技巧的论述和讲解可以说是铺天盖地、鱼龙混杂、针尖麦芒、莫衷一是。

悦读|关于“泛读”“精读”和“研读”的一些思考

02、读书“方法论”

那么到底有哪些所谓的“读书方法论”呢?这其中最流行的是“拆书论”、“碎读论”、“走读论”;还有什么“速读”、“跳读”、“选读”和“写读”;最最离奇的是,竟然还有大量文章长篇累牍的在介绍如何“睡读”和“厕读”。

对于这些从字面上就能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我也只是选着、跳着、走着、拆着、通过碎的时间快速地浏览一遍。没有深究,所以在此不敢妄言。

这些方法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也就没有对号入座的去实践这些所谓的技巧和方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关于“略读”、“泛读”和“精读”的一些概述。在消化这些读书方法时,我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这些文章里频频引用中国古代九大传奇人物的读书方法……

下面我简单罗列一下,以备后观。①诸葛亮“观其大略”之略读法;②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之速度法;③苏东坡“八面受敌”之各个击破法;④郑板桥“求精求当”之能力范围内的精读法;⑤欧阳修“记字日读”之目标分解法;⑥王阳明之“心读法”;⑦张溥“七焚”之“写读”、“朗读”、“烧读”周而往复法;⑧顾炎武“复读”“抄读”“游读”之“三读法”;⑨曾国藩“读书不二”之死磕法。

悦读|关于“泛读”“精读”和“研读”的一些思考

03、谈一谈“速读”

这九大顶级高手的成名绝学,如今也成了许多读书方法论制造者照猫画虎的蓝本和依据。这中间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之速读法,也成了许多人招摇过市“妙手回春”的大黑旗。他们把陶老先生奉为当今“速读法”的祖师爷。于是借着他老人家的名望,开宗立派、广招门徒,大有剿灭诸侯、一统江湖之势。

殊不知靖节先生他在“好读书,不求甚解”后面还跟着一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老先生那是不纠结于书中某些单列的词句,为了不让那些晦涩难明的事物影响自己欣赏美景的节奏和兴趣,老先生这才“好读书,不求甚解”;要是让老先生遇到扎心的地方,他还是会慢下来,静静的思悟和品味。

这可不是那些人的这种听风就是雨的断章取义。由此也不难得出结论,“陶氏读书法”绝不是单纯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它是既要如风的速度,同时也要如泽的深度。

悦读|关于“泛读”“精读”和“研读”的一些思考

04、泛读、精读和研读

我看了这九大武林高手的成名绝技,除了卧龙先生、靖节先生和阳明先生的有些出入。其他几位都大同小异,全在讲述精读的要义。曾大人是一本书没啃完,绝不会去啃第二本;欧阳大人是先把自己要看的书,具体字数统计一下,然后预计用三年时间读完,平均到一天就只用看几百字,这是逆向思维,成果倒推的目标细分法。由此也不难看出,大凡能当宰辅的人,通常也都是一些真正会读书的人。

关于古人读书之精要,在此不便详述。在这里我想说一下我个人理解的泛读、精读和研读之间的关系。

这就好像一个老太太上菜市场买菜,先是从头到尾的转一圈,这个拿起来瞧瞧,那个捡起来闻闻;先看看新鲜和色泽,这就是所谓的“泛读”。

随后有计划的挑一些当天要准备的菜,这个时候就不是走马观花的一带而过了。此时必须耐下心来,把最为新鲜的给留下,将包裹在菜里面那些不为人知的枯枝烂叶给摘去,最后还要和老板讨价还价,这就是所谓的“精读”。

在遴选好一天的菜品之后,还要配一些酱油辣椒茴香之类的调料和葱姜蒜之类的配料,在对照着各类菜谱食谱,切菜、配菜、凉拌、放油,煎炒烹炸而后起锅出菜,这就是所谓的研读。

悦读|关于“泛读”“精读”和“研读”的一些思考

05、好像哪里出了问题?

但现如今许多人的逻辑似乎不是这样的,他们同样也是去了菜市场,他们不像那个买了一辈子菜做了一辈子菜的老太太那样。他们往往是看着琳琅满目的各类菜蔬,是这个我喜欢,那个也想要。于是乎管它青菜萝卜,还是茄子土豆统统的都装进篮子里,到家一看,这才发现买得太多,不知道先吃哪个好。于是乎索性把它们先放在冰箱里,先泡一碗方便面对付一下再说。

过了一天,发现哪里好像不对,于是就上网查询做菜的方法,可那些大厨们的技艺岂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于是就有了做菜速成班。

他们的方法确实很速成、很简单。你的这些菜不是多吗?不要紧,把它拆散了吃,今天吃几片黄瓜,明天吃几根豇豆,日子一长你就都吃完了。你不是不会烹饪吗?没关系,拿水煮一煮也是可以的,这样不但健康还很快速。

你不是因为菜太多了,纠结不知道先吃什么吗?不要紧,你把他们拿出来排成一排,跳着吃。如果你要问怎么跳?这也很简单,公鸡母鸡小小鸡,点到哪个就先吃。于是乎,你的问题就全解决了,至于这菜是什么味道?对不起,恐怕你是回想不起来了,试问白水煮的能有个啥味道?

长此以往你的食欲也逐渐差了起来,如果再让你去菜市场,估计你就不那么爽快了。想想还有许多被倒掉的剩菜,你就是一阵子的反胃。

读书何尝不是如此,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一扫而过。如此这般是不可能深切地感受到书中的精髓和味道的。我看着这些曾经从各大书店和网上商城请回来的“书”们,总有着一种愧疚和嫌弃交杂缠绕说不清楚的感觉。一日听朋友说某个二手网站可以打包收书,于是毫不犹豫的把这些“祖宗们”就给“快递”了回去。

悦读|关于“泛读”“精读”和“研读”的一些思考

06、正确地打开方式

先是盲目地请进来,随后又快速地送出去。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如此的冲动和错乱,这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呢?我们往回看,从你决定出来买菜的那一刻就已经错了,因为你压根就没有计划,正因为没有方向才造成了选择的困难,也正是因为没有方向才造成了看似简单的盲目选择。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好的坏的、酸的涩的先拿下再说,这也就造成了上面所说的那种无序、冲动和混乱。

那么读书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它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确定好自己的兴趣点和领域;

第二、备选五到十本感兴趣的书籍;

第三、上网去查阅这些书籍的评价;

第四、计划好读书的时间以及顺序;

第五、读书、交流、分享,再重复。

——写于2018年7月23日21点15分


今夕兮不惑:关于“泛读”“精读”和“研读”的一些思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