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声中的春晚
今年的春晚结束了,一些人又开始对春晚评头论足。曾几何时,春晚上出现的作品是最好的,是绝对的经典。那些年春晚出现的经典角色是现在的演员无法超越的,也是现在的年轻观众不能看见的。多少年后,当我们回首遥望,发现那些经典离我们是那么近,又是那么远。
第一,春晚为什么会越来越差?
现在的人们在春晚过后总是要讨论今年的春晚如何如何差,较往年相比质量下降。总体来说,是“秋后割韭菜——一茬不如一茬”。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其实,答案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天打开电脑、手机、电视,在这些电子产品里看那些脱口秀、相声、小品、歌唱比赛都是春晚质量下降的原因。吸引大众节目增多,人们的感情变化的平均值逐渐被提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些年一个人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人们会夸他有才、有文化,因为他是第一个说的。随后,第二个人也说,第三个人也说,刚开始人们会感觉这里有文化,你在与人交谈时引用这句话会吸引很多群众羡慕的目光 。但说得多了,人们逐渐会对这句话产生排斥。现在你再说这句话,会吸引群众鄙夷的目光,他们觉得你说这话太low了,太没水平了。一块口香糖被10个人咀嚼过,当第十一个人把它放在手里,只是刚刚张嘴就足以让人们有一种极度不适,胃部开始猛涨,最后喷出来紫的、红的、白的,好似打翻了的酱油铺子。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已经出现太多的短视频软件,比如抖音、快手。它们吸引我们大多数人的兴趣,准确把握了我们的刺激点。而且往往一个作品出现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跟风作品,让我们对于类似节目产生疲劳。而春晚为了高收视率也会选择这种类似的作品,比如某一年春晚不止一个作品出现大量的网络用语。这到底是不是好事?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件好事,这说明春晚开始照顾大众,开始向人们走去。但就像我在前面说的一样,这是在咀嚼那前十个人的口香糖,只会让人们感到一些胃部的不适和痉挛。
在春晚演出的演员也没有任何问题,他们仍然像前辈一样努力的排练。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作品付出了汗水,他们对得起自己的作品。
所以,不是春晚本身出现了问题,春晚的节目审核标准一年高过一年。今年开心麻花节目被毙就是审核标准提高的最好体现,所以我们不能在这里说春晚的质量下降全在导演和演员,把春晚质量下降的责任全部推给导演和他的团队。
第二,再来谈谈鞭炮。
春节期间的鞭炮真是多得不能再多了,它为了庆祝节日出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鞭炮也不只是单单出现在节日里。官场上的迎来送往,企、事业单位的成立都已经离不开它。它在中国人情社会里扮演了很多重要的角色,我曾经看到类似的新闻,“衙门”里对于各级官员的上任和高升,以及官员的退休在鞭炮数量上都有不成文的规定。
老领导荣升要放鞭炮,因为他是该地区的门面。上面对他的政绩的认可,也是对该地区发展一定程度上的肯定。老领导荣升对该地区日后工作的开展也有一定帮助,所以要进行燃放鞭炮。
新领导上任要放鞭炮,因为他是该地区以后的“一把手”,不把“一把手”搞定怎么开展日后“工作”?如果日后的“工作”都不能开展,又怎么能“为……服务”呢?而搞定“一把手”的关键就要给他留下一个深刻印象,所以要在新领导的就职仪式上搞得热闹一点。所以,我们看到了鱼贯而入的烟花场送货车辆和那冉冉升起同时弥漫着火药味的青烟。还要在新领导的就职仪式上安排一些活动,让“一把手”感受到乐趣,感受到当地下属的心意,能够让“一把手”更好地融入到团队中。
老领导退休要放鞭炮,因为他对该地区的“贡献”实在太大。老领导一辈子奋斗在“一线”,为“歌名事业”做出巨大牺牲。更重要的是,他把“我”提拔上来,对“我”帮助很大。工作上的问题和生活上的困难他都会主动解决。今天,他光荣的退休了。“我”能够做到的也只有在办好老领导退休仪式,让这个地区的所有人知道老领导的光荣事迹。而让人们最快、最直接的知道,那就应该放鞭炮,数量越多越好,还应该再找几个“乡愿”式的乡绅来“挽留”老领导。在面子上要让他过得去,满天青烟的来,漫天青烟的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那清风两袖。
当时光匆匆,爬满了岁月的皱纹悄悄地增添了几道分支,我们又在迎来送往的鞭炮声中度过了又一个“wd”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