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杨守平班+第二周第二次作业
二阶段。 片断二。 《重要的事情说三上》R·阅读原文片段
例如,在提出“希望明天开始请3天假”是请求后 你又加上“我已经好久没回过老家了,正好外甥考上了大学,为了给他庆祝一下所以……”,将话题转移到这种事情上你觉得上司会如何想呢?
即使上司笑着回应你“我知道了”,他心里想的也许是“哼,我管你怎么样,我现在很忙没时间听你废话”。
这种个人方面的话题只有在对方问起或下班时间再说会更好
顺利地从结论开始传达的对话方式:
1)用习惯的节奏从结论开始介绍(我有话想和您再谈一下!);
2)将对方能得到的好处作为结论传递给对方(我能不能请个假呢,我会把手头的工作提前做完);
3)“封印”与对方无关的话题(休假的时候想回一趟很久没回的老家……)
绕圈子说话会让听者感到不舒服、不安心,也无法产生信赖感。
【I】
这篇文章主要就是想告诉我们如何让对方答应我们的请求。既然是请求,那肯定就和我们平时随性聊天的沟通习惯不一样。一字一语一言一行都需要仔细斟酌。而这篇文章就教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技巧。
首先,在向对方开口前,要明确你的目标——我是要请假的。不是来寒暄的。
其次,既然是工作同事,必然就涉及到利益牵扯,你多做一点,对方就不用多分担一点,你少做一点,对方势必就要多操心一点,甚至为你去填补那一点。所以试想在这样的利益牵扯关系里,你只是唐突的说一句我要请假,对方会轻易答应你吗?好的情况是他可能也是个直性子之人,会主动说出你走了那工作怎么办,事都要揽给我的意思吗?你听到这番话再做预警方案也不迟。怕就怕他也是个扭扭捏捏之人,心里明着想,嘴上却死活不说,只是支支吾吾着不同意。所以这个时候,为了保险起见,一定要表现出高情商的不露痕迹的体谅。“我申请请假,而且我手头的工作已经全部做完(潜台词,不会加大你工作量,对你造成困扰)。
最后就是在控制这一方面,要点需求顾虑都说完了,就可以闭嘴等对方反应了,至于你提出你的需求背后的动机,则不是对方关心的话题。当然,对方主动问起的情况除外。
【A1】
我自认为我以前还是一个性格比较直接的人,有什么诉求都会直截了当的说,从不喜欢拖沓。所以我早期的请求习惯可能跟这篇文章所提及的方法比较相似。相应的那个时期的人际关系也还是不错。不过那毕竟是在学校里的氛围。现在工作后我发现了一点,就是大家都开始喜欢说含糊话,客套话。一句话的事情要分10句话来表述。这也在无形中给我带来了一些影响,比如说每次请同事帮忙时,以前的我可能就直接说了我需要对方帮什么忙,甚至连句感谢都不一定需要挂在嘴上。而现在这个团队的情况是,我头一秒只要请对方帮了忙,下一秒就得赶紧用物质表示感谢,比如说一顿饭,一杯饮料。确实,偶尔的礼物馈赠会有利于你的人际交往,并让对方对你的印象加分,下次即使你再劳烦他,他也是更乐意答应的。不过当这种反射行为细化到每一件小事时,不免让人有一种太过了之嫌。好像人间所有本可用以感情名分处理的事情都要贴上一个物化的标签。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我现在的一个缺点吧,就是一涉及求助或是有事代劳时,总会本能地想去用更多圆润的词来修饰我的请求好让对方更能理解我的处境。殊不知这反而可能让对方在权衡是否要帮我的心路历程上越偏越远。所以在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我需要重拾我的内心,回到以往我最真实的样子,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有时反而才是最有技巧的。所以如果我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我决定保持以下原则:1、沟通时首先要准确无误的传递自己的目标需要2、除开目标外多余的话能不说就不说3、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打消对方的后顾之忧。
【A2】
以后不论我们是遇到请假,或是请求对方帮忙时,一定要记住:1、结构论首先,避免拖沓。2、将自己的需求和对方能收益的好处融为一体式的传递给对方以消其后顾之忧。3、需求背后的具体动机对方关心就回答,不关心就不必多说,工作场合不主动说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