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大一上

2018-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CRABB6062

这是我在简书里的第一篇文章。我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从初中的记叙文到高中的议论文,我曾写过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样板文,不得不承认这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硬伤,倒是希望通过简书这个平台,给予自己表达的机会。可能一开始,我写的东西会是杂乱无章的。

尽管高考文综失败,我还是有幸地进入国内某985、211重点大学,不顾父母的要求,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英语专业。

还记得第一天独自走进大学校门时的欣喜。我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过来送我,因为我觉得上大学是我自己的事情,至少我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选择了英语专业,已经让他们“失望”。

我选择英语专业,是有很多原因的。高中三年,在封闭狭小的班级里,在夜晚嘈杂难眠的宿舍里,陪伴我的,有刚柔兼备的杰克伦敦,有细腻柔美的玛丽·奥斯汀,有我人生中第一本英文原版打印稿瑞奇马丁自传《ME》,有受不了压抑而选择偷偷听麦当娜的歌曲……

而同学、老师,对不起,他们只是云烟,甚至是阻碍我前进的云烟。许多人觉得我很奇怪,以为我心理为何如此扭曲,以至于对他们产生了些许恨意。或许我天生就是他们眼中的“白眼狼”一个,但我愿意去做这样的人。毫无疑问,我是高考后毕业典礼结束时第一个笑着跑出校门的那个,我是为数不多的不参与同学聚会的那个,没感情,更不在乎所谓“人脉”的资源。时至今天,我还在抱怨微信,为什么我的高中同学群开了免打扰、却还是有红点……

三年压抑后的解放,便是我大胆地尝试。大学开学一个月,便成为班委之一。接着加入了学生会下属的某个小社团,又通过重重面试进入了某个大学组织。正如很多人预想的那样,这些活很累。当我还在以高中的模式,6点起床在树林里背诵英文时,手机里已经出现了各种繁杂的通知。申请教室,打印填写表格,写策划,购置器具,技术培训,公关赞助……这些东西确实很锻炼人,使我觉得自己的时间完全不够用。刚上完大课,跑着盖章,然后交表,接着去上下一节课。10点钟一个人从一个校区走上3公里回到宿舍。

然而,我发现身边的人是另一番不同的生活姿态。我开始反思自己的青春是不是太过平淡,少了些王者、吃鸡的刺激。回到宿舍,和高中一样,11点后依然喧哗吵闹,我忙着设计宣传单往往忽视了这些。而班级里,人与人之间往往只是曾在一起上过课的同学,顶多是班委之间工作基础上培育的合作关系。社团组织里的聚餐,感觉感情很虚假。显然,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开始在忙碌之余打起了王者,借此尝试探寻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每次结束,不论胜负,都是一种烦躁缠绕于心。

我开始走进图书馆,一排排英文图书牵动着我的欲望……当我带走大学第一本英文原著时,我从来没有比那时更加快乐过。《The call of the wild》这个书名我不会忘的。但是当我还书时发现自己并没有读完,因为时间早已丧生在各种活动里。不由得有些失落。

在这个学期里,我还是认识到了一些朋友,但是很多都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或者是游戏关系上的……倘若工作、游戏方面出现破裂,冰冷难免。

在专业学习上,感觉自己真的没有下苦功夫,比如口语硬伤,我寻找不到一个语伴,所有的表达都只是课本上的,顶多有些美剧里的ass,shit。 整个外国语学院里,竟然没有几个外国人,这也是让我感到有些意外的。有时在别的校区里看到外国人,想去打个招呼,交流一下,总感觉是一种冒犯。英语角、hellotalk、tandem……似乎没有多大效果。

寒假如期来临,我给自己编织了一份计划,高兴地回到父母所在的北方异乡,自以为可以继续践行计划。结果,因为学车,全军覆没。异乡是寒冷的,回到家冻得只想躺在被窝里,然后被学车强迫起来……学车地点遥远得可怕,来回班车4h,一天天过去……与此同时,伴随的是父母的质问,亲戚的排斥,“现在哪个大学生不会英语?”,“我们不会给你出钱出国的……”,的确,在农民出身的家庭眼里,似乎钱是关键,而感情只是钱维系的工具。那么我会不会成为这个家庭控制下的奴隶?

我这种可怕的念想随着回老家的一天天愈发强烈。结婚,房子,学车,这些都是什么?他们责骂我读书迂腐,让我和一群没见过几面我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老乡亲戚打招呼,让我丢下学习的热度去陪着他们做一些浪费时间精力的事情。从来没有如此厌恨“家”观念过的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究竟什么是自私,是我自私,还是他们自私。我在想如果我经济独立,是不是他们不会再来干涉我,我写这篇文章时用的电脑,用的电费,都是他们提供的……他们自然有权决定我在何事干什么……

盼望校园生活,我希望自己能快点回到学校,回到那个没有太多干涉的自由的地方。我想在下个学期退出组织,退出社团,给予自己一个能够真正沉在书堆里的机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