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家简友广场哲思

美善合一、物我合一、情景相即—中国传统音乐审美.

2020-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Memory記憶
分享笔记之——中国传统音乐审美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空气,它是生命中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李斯特

《 美善合一、物我合一、情景相即—中国传统音乐审美》

我国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影响力最广最为深远的是儒家合道家的美学思想。

美善合一

美善合一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而儒家的文化中始终强调从人的内心去体验伦理道德精神,即善的精神。 由于音乐艺术比其他艺术更善于表现人的心灵,所以,儒家美善合一的审美观更集中地体现在音乐的审美观念中。

美是艺术范畴,善是道德范畴,要把体现道德水准的“ 善 ”,通过音乐的美表现出来,最直接最可靠的表现反方式就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声乐形式。

纵观中国音乐史,就会发现中国传统音乐正是建立在以声乐为主的这样一个体系中。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音乐几乎都是以声乐为主。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莫扎特

美善合一反映了一种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艺术追求。 中国传统审美中的 “ 善 ” ,绝非音乐本身的、所谓音乐性的内容,它主要是指艺术以外的一种道德行为。 那么这种道德行为需要通过音乐来体现时,艺术家们不得不采用一种象征的手段,使听众从某种象征性的表现中,联想都所谓的 “ 善 ”的内容。正因如此,中国传统器乐曲往往采用象征隐喻的表现方式。

就如《梅花三弄》,以梅花抗严寒、傲风雪的性格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纯洁。 再如琴曲《酒狂》,借对酒狂的表现来暗喻当时文人的一种品格。这些都是采用了隐喻和象征的表现方式。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应当努力把简易的乐曲弹得正确,弹得完美无疵;这要比把困难的乐曲草草了事地弹一遍好得多。——舒曼

二.物我合一、情景相即

道家是以庄子为代表,构建起了“自然关照、物我合一” 的审美价值系统。 在人与自然、有限与无限、短促与永恒的鲜明对照中,选择并皈依自然得怀抱。 这种物我合一的审美价值观,在艺术表现上往往体现出一种 “ 寓情于景、情景相即 ” 的艺术追求。

“ 情浓而意远,景清而心淡 ” 就是一种情于景,相即不相离的艺术追求。这种审美观念同样体现在音乐中。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犍牛能竭尽全力工作时的心理状态。——柴可夫斯基

“物我合一、情景相即 ” 的审美观念,实际上是以中国古代 “ 天人合一 ” 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在审美观照中把人合自然合 “ 天 ” 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

中国古人早把音乐看作是一种情感的流露。 要在音乐中体现出人和自然合一的美学情趣,只有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所以中国传统音乐中较多的“ 摇弋着大自然的光和影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纯朴发挥了它的全部魅力,它是艺术臻于最高境界的标志。--肖邦

中国传统乐曲中,可以说绝大部分题材来自于大自然如山、水、花、鸟等。而这些作品中,几乎所有乐曲都体现出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特点。古代作曲家并没有把自己的情趣单纯交付给自然,而往往是借自然之景暗喻人生之情。

所谓的“ 物我合一、情景相即 ”,此中的情是一种超越之情,是一种排除了一我之私的情,也就是与天地万物之情相共鸣的情。

而此中的景,也不是人的一孔之见,它是通过一景一物而反映自然之 “ 全 ”。 从而引发人们产生更为丰富的感受,使欣赏者从中体会到更多的,更丰富的 “ 弦外之音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