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谷雨荐文(不是伯乐专题)理事会·迎新小队作品集

捕蝉

2022-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路不遥

蝉,是夏日里的常客。如果忽然有一天,那个夏天没有了蝉鸣,我想人们一定会不习惯的。

蝉入了多少古人的诗句,杨万里就曾在《初秋行圃》中这样写到: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蝉鸣虽然单调,但没有了这单调之声,便也失去了暑天的韵味。

记得小时候,村中还是绿树成荫,小孩子们顶着烈日,在树林间,顺着蝉鸣,找寻蝉的踪影。

蝉个体轻盈,又长着一对翅膀,且非常机警,外界稍有风吹草动,哪怕附近人声引起的空气震动,便展开翅膀,伴着一声尖锐的鸣叫,消失地无影无踪。要想捕获它,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但有时候,孩子们会在林间有意外的收获。一只蝉被蜘蛛网粘住了,不停地挣扎鸣叫,却怎么也挣脱不了。于是孩子们就轻而易举地把蝉从蜘蛛网上拿下,高兴地把玩很久。一不小心被蝉挣脱飞走,引得孩子望着蝉消失的方向遗憾许久。

受蜘蛛网捕蝉的启发,孩子们自制起了捕蝉神器。

找来一根长长的杆子,请大人再用铁丝弯一个圆圈,然后牢牢地绑在杆子的一端,捕蝉神奇便初具模型。

拿了绑有圆圈的长杆,下一步就是把蜘蛛网网在圆圈上了。

屋檐下是找到蜘蛛网的最好地方。因为蚊子白天总喜欢躲在阴暗的地方,及至天色变暗,便成群结队出来找寻可以吸血的目标。屋檐下自然是一处不错的选择,那里不仅光线昏暗,而且也是人们入户的必经之所。等人们一出现,蚊子便迅速从黑暗的屋檐下飞出来,趁人不注意,悄无声息地落在人们裸露的皮肤上,用长长的针状口器刺穿人们的皮肤,贪婪地吸食血液。

自然界就是这样,一物降一物。蚊子自认为安全的藏身之所,却变成蜘蛛猎杀的战场。

蜘蛛总在夜晚悄悄把网织在屋檐下,小的直径二十来公分,大的直径甚至一米。当然蜘蛛网不一定都是圆形,它会根据周围的环境而不同,只是我们见到的大多是圆形而已。

蜘蛛网比发丝还要细,能与夜色很好地融为一体,蚊子很难发现,一旦碰上,便会被牢牢粘住,几乎没有逃生的可能。

新织的蜘蛛网粘性最强,时间久了,粘性会渐渐消失。因此蜘蛛会不停地织。

孩子们自然知道,屋檐下的蜘蛛网通常是比较新的。因为有句古话这样说:宁肯老鼠成群,不愿蜘蛛网门。

老鼠成群,意味着这户人家有粮食;而蜘蛛网门,则意味着这户人家中衰败无人。所以人们通常早晨起来清扫,都会把昨夜蜘蛛在屋檐下织的网打扫掉。

孩子们便早早起床,趁着人们还没有清扫,便举着长干,用顶端的圆圈把蜘蛛网收掉。不一会儿,杆子顶端的圆圈便罩上了一层蜘蛛网。

这层蜘蛛网不能太薄,会被挣扎的蝉给弄破,要尽可能粘的厚一点。

一切就绪,神器大功告成。孩子们于是呼朋引伴循着蝉鸣往树林出发。

树林里蝉声此起彼伏,孩子们睁着大大的的眼睛,在枝叶间搜寻着蝉的踪影。一旦确定了蝉的位置,衡量着手中杆的长度可及,便小心翼翼,屏住呼吸,举着神器慢慢向目标靠近。

神器要从蝉所在位置的下方慢慢靠近,否则蝉的复眼很快就会发现危险,刺溜一声溜之大吉。

及至靠近的一击最为关键,一定要快如闪电,确保一击即中。

可怜的蝉,上一秒还在枝干上鸣叫,下一秒便被神器牢牢网住了。

孩子们欢呼雀跃,迅速地收杆,取下粘住的蝉,防止时间久了蜘蛛网被弄破,这样下一次就没法用了。

捕获的蝉放进早已准备好的盒子里,盖好盖子,交给随行的小伙伴拿着。那个小伙伴也深知使命重大,紧紧地用手摁着盖子,但好奇心让他忍不住把盖子掀开一条缝向里面窥探,这种冒险行为自然引来持杆伙伴的一顿斥责。拿盒子的伙伴再也不敢偷看,紧紧地抱着,生怕蝉给飞了。然后一群小伙伴美滋滋的又去寻找下一个目标。

捕蝉其实不为什么,只是一种孩子们的游戏罢了。捕获的蝉用细线拴着,一群孩子便像放风筝似得,牵着蝉在村子里疯跑。有的蝉一不小心飞了,带着长长的细线飞入密匝匝的树叶间,重新获得自由;有的蝉被孩子们玩死了,成了鸡的腹中餐。孩子们就这样能快乐地玩一天。

那时候并没有现在这么多玩具可以供孩子们玩,但孩子们总能找到一种方式,让自己的童年趣味盎然。

当然,也有胆大的,把捕获的蝉用火烤来吃,说味道很好。我是没有尝试过的,自然不知其味。但小时候捕蝉的快乐,却一直在我记忆里,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充满乐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