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武大而来,虽然樱花已散

2017-09-15  本文已影响1095人  岳说越开心

如果你突然拍拍我的肩问我:“嘿!武大三天的MBA入学教育记得些啥? ”
我的回答肯定是:“嗯……好问题!” 。这是我的口头禅,表示我需要思考一下。

同学们第一次相聚的兴奋快乐?开学典礼晚会的热辣舞蹈?还是微信群里的嬉笑怒骂?人们容易记住轻松愉快的事情,这不奇怪。理智告诉我,绝不能任由思想懒惰!翻开笔记,细细回味,四位教授的课程留下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恍然明白学校的入学安排不可谓不用心良苦!深受启发之余,我想谈谈这些问题。

一、历史是个什么玩意?

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历史的人。但是,李工真老师讲的武大历史,三个小时的内容我没有睡着,没有去上厕所,而且我竟然大笑了十次有余,不愧为武大四大名嘴之一。

跟大多数80后成长历程相似,小时候的电视节目并不丰富,没有太多选择。因此,小学、初中时被迫看了不少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唐明皇》、《汉武大帝》等,回想起来除了打打杀杀,宫廷勾心斗角,留下印象不深。就能记住其中的一些典故而已,比如三国中的七出岐山、败走麦城,水浒里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初中、高中的历史课都基本是在半睡着的情况下度过的,到最后考试突击背一下也就考过了,之所以没有拖后腿,主要原因还是当时记忆力比较好罢了。

真正对对历史有点兴趣要从开始上班之后,有两个人对我影响很大。 其一,是2010年前后在优酷上特别火的一个草根历史老师,叫做袁腾飞,他能够用诙谐幽默的方式把历史当成故事来讲,让人记忆深刻,在优酷上的视频上百万人看过。另外一个是我的前同事,他在公司内部自己开了一档历史分享,也非常有意思。因为他,我开始看《明朝那些事儿》。

以上,我对待历史的态度其实就像是看戏,离我非常遥远,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然而武大的历史讲座却给了我不同的感受,并不仅仅因为李工真教授的语言功底很好触动了我。

历史可以如此真实。整个分享过程中,我就坐在武大先辈们过去奋斗的地方,几十、上百年前的事随着教授娓娓道来,历历在目,触手可及。我仿佛看到了,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蜿蜒崎岖的小路上,叶雅各和李四光骑着毛驴走来,毛驴的蹄子和路面的石块碰撞出踢嗒踢嗒的响声,他们饶有兴致地聊着,不经意间已至珞珈山下:
叶雅各问:我们要为新的武大划多大的地盘呢?
李四光答:让东湖变成武大的内湖吧!

静息听,珞珈山下,武大附小书声朗朗。抬眼望,对面山上孩子们的父母正带着学生在彼时光秃秃的珞珈山上种下一棵棵充满希望的树苗,挥汗如雨。弹指一挥间,已是参天大树。

我们正在书写武大的历史。珞珈山郁郁葱葱,抬眼可见,带着厚重的历史感。不禁想到在短短的未来三年,我们也会续写武大的历史,对于这座百年名校,油然多了几分敬意和责任感。

二、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管理者?

要不是因为国学院孙劲松教授的分享,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有竖刁、开方和易牙这样不能为现代社会理解的残忍之士。当然也有很多千年传颂的君仁臣忠的佳话,比如李世民与尉迟敬德,萧何与韩信。与韩信相关的成语典故随便一搜竟然有三十几个,耳熟能详的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中国的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论对于国人上千年的的道德伦理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已然根植于基因。刘邦之所以能得天下,他的三个特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诚然作为一名管理者,领导者,以上特质非常重要。然而,社会的变迁让国人的道德伦理观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最近火热的“欣欣像蓉”事件更是在不断挑战我们的三观。细想一下,这两位女侠的做法是不是跟“竖刁、开方和易牙”当年的初衷类似,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在这样一个史无前例、充满变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新闻里随处可见贿赂、胁迫、欺骗、偷窃、歧视,我们该如何面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是不能以牺牲别人的利益、幸福、权力为代价,这是我秉承的价值观。然而这样朴素的价值观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管理需要,所以更加期待本学期的《商业伦理》课程。

三、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在工作前我是一个不怎么阅读的人,除了教科书,业余时间就是玩玩玩,对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懵懵懂懂,随大流的思想让我直接进入社会。工作后,我发现一个很触动我的现象。虽然我的层级还不足以接触到官二代、富二代,但是在北京,周围有钱的同事也不少。对于那种开着豪车,家里好几套房的同事,还在努力工作和学习,我是不能理解的。而且,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颠覆性技术"这一理念的首创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写了创新三部曲,因为这三本书结识了他。后来发现他还写了一本畅销书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作为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而且是研究经济和创新的,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看名字就像鸡汤的书?

无独有偶,一些名人、大师都有类似的著作。我自己看过的有:日本著名管理学大师稻盛和夫《人为什么活着 - 稻盛和夫的哲学》、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过的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月亮与六便士》、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这些作品都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后来慢慢明白,随着阅历的丰富,对社会观察的增多,睿智的人都会思考一个哲学问题,我们到底该追求什么?

周长城老师的答案是,应该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而且还给出了主观与客观的对于高质量生活的评价方式。从学术上讲,我觉得是有价值的,给了我一个研究什么是好的生活质量的方向和思考框架。然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我现在已经踏过了第一层,不再为生存所累,进而更多影响我诉求的是归属问题 -- 应该追求的是“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

《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考虑得更加长远,他认为人类在战胜饥荒、瘟疫和战争之后,智人会追求三个方向:

  1. 幸福快乐
  2. 长生不老
  3. 神人

于我这些都太遥远,我试着去想未来去向哪里?无功而返。无数次的迷茫和纠结之后,结论是过好当下,不要荒废时间,无论是阅读或者锻炼。

四、思考的终极是什么?

不妨做个简单的思维训练:
问:你为什么要工作?
答:要挣钱养家糊口。
问:为什么要养家糊口?
答:这是我作为儿子、父亲、丈夫的责任,对这个家庭的责任。
问:为什么你仅仅对家庭负责,没有其他意义了吗?
答:对啊!什么才是我想要的?我到底要去向哪里?

如果对于工作、生活里面面临的问题我们一再追问,那就会变成哲学问题。最终会回归到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我的专业是计算机,写程序是我的必修课。写代码有很多种方式,对于同一功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实现方式,都能够工作,但代码本身可能说千差万别。评价代码写得好坏又有很多原则,特别是软件架构设计中有很多权衡,驾驭矛盾统一体是日常工作中常常面临的问题。这里有一篇文章,关于软件工程师编码的一些哲学思考,可以详细说明我们面临的权衡:Software Coding: an Engineer’s Philosophy

另外一个很火的话题是人工智能,AI的发展给人类不仅仅带来了生活、工作效率的提升,还有很多相关哲学问题值得思考。中外的哲学家等已经开始研究这领域,比如浙江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郑祥福教授就写了一篇《人工智能的四大哲学问题》,看完引人深思。

都说哲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任何问题的深究都能回归哲学思辨,同时也听说哲学会让人疯狂。对哲学几乎零基础的我只看过类《苏菲的世界》这样的入门书籍,即使已经接触计算机科学里一些基本哲学思考,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

五、武大IMBA是我想要的吗?

之所以说入学教育的模块安排用心良苦,是因为四堂课的内容让我回顾历史,思考人生的意义,畅想未来,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回顾过去,思考未来!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很多路要走。

突然间,我意识到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那就是当下的我!

IMBA这个班级,从提前面试、全国联考到国际班面试,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走到一起,实属不易。难道记住那些轻松愉快的事情不重要吗?

三十多岁再回校园,心存感激。我为武大而来,虽然樱花已散!因为有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