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读书

(2022-04-07)《虽有嘉肴》与《大道之行也》语段对比阅读

2022-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岳说

《虽有嘉肴》与《大道之行也》语段对比阅读训练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寨、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2)学学半

(3)不独子其子

(4)盗窃乱贼而不作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对“教”与“学”关系的深刻体察和认识, 乙文则是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二者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B.甲、乙两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C.甲、乙两文均是文末归纳出结论。不同的是,甲文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学学半”作为道理论据进一步佐证自己的观点;乙文则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后得出结论。

D.甲文的观点“教学相长”讲的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4.试结合现实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

1.(1)味美

(2)同“教”,教导

(3)以……为子

(4)兴起

2.(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B

4.只有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也有困惑的地方,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旨:味美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B.教学相长长:推动,促进学学半学:教导

C.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        选贤与能与:赋予

D.男有分分:职分,职守盗窃乱贼而不作贼:害人

2.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礼记》中甲乙两个片段的观点和理想境界,是否仍适用于今天?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C(C.“选贤与能”的意思是: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与”同“举”,推举,不是“赋予”。)

2.(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

(2)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3.示例:适用,《礼记》中的大同社会追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并且也是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学学半(___________)(2)男有分(___________)

(3)不独亲其亲(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其此之谓乎

B.不独子其子不知其旨也

C.盗窃乱贼而不作学而不思则罔

D.然后能自反也不以千里称也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B.(乙)文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C.(甲)文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从反面引用《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乙)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这两则短文多用对偶句,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同“敩”,教导    职分,职守    父母    

2.D(A.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其:代词,指自己的/代词,它的;C.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也: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

3.C(C.甲文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做道理论据,从正面对中心论点再次阐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选项“又从反面引用《兑命》中的话”理解错误;)

4.(1)知道自己有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2)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5.示例:两则短文多使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比如“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选贤举能,讲信修睦”等,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气势。

1.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__________)②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③教然后知困(__________)

④选贤与能(__________)⑤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⑥男有分(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这两篇文章均选自体现了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的《礼记》,(甲)文论述了“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阐明了_______________,二者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4.联系《桃花源记》中的理想境界,说说其与《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案】

1.即使    味美    困惑    同“举”,选拔、推选    以……为亲    职分、职守    

2.①《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②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3.教学相长,    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人人安居乐业,生活悠闲、平和;人们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压迫;没有贫富差距;有共同的信仰和道德价值观。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是: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谓大同

B.故: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人不独亲其亲

C.谓:其此之谓乎                是谓大同

D.其:弗学,不知其善也         货恶其弃于地也

2.翻译下面句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请简要谈谈《虽有嘉肴》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4.两则短文语言都很有气势,请简要分析一下原因。

【答案】

1.A(A.因此/这;B.都解释为:因此、所以;C.都解释为:是;D.都是代词,指代前边的内容;)

2.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3.作者先以“嘉肴”为喻,引出要讲得道理,然后再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况,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4.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和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韵律美,形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

(3)不独子(________)其子       (4)货恶(________)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B.悉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独①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②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之①大道之行也/②长跪而谢之

3.翻译下面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

1.(1)整齐的样子    (2)交错相通    (3)以……为子    (4)憎恶    

2.B(A.类\同“嘱”,嘱托;B.全,都\全,都;C.老而无子的人\只,只有;D.用在主谓之间,不译\代词,唐雎;)

3.(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5.示例: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甲】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