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游记

夏都之旅(三)

2019-07-21  本文已影响4人  快乐的老猫

      哈尔滨还被称为教堂之城。

      二十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先后有三十三个国家的十数万侨民聚居在哈尔滨,这个年轻的城市一时成了热闹的国际性商阜。随着西方侨民的进入,教堂随之兴起,据说仅东正教教堂就达二十多座,位于道里区的索菲亚教堂就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

      我居住的酒店与索菲亚教堂仅有一路之隔,三五分钟即可抵达。在哈几日,每天都要路过教堂好几回,也拍下了许多PP。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风格。教堂原为木制结构,后来在木结构之外砌筑了一层红砖墙,从而形成砖木结构的双层教堂。

      索菲亚教堂现在已不被用做宗教场所,而被开辟为建筑艺术馆。馆内展出许多老哈尔滨的照片和馆藏实物,值得一看。

      除索菲亚教堂之外,我还去了位于东大直街的几个教堂,从标示看,三座教堂分别是基督教、天主教和东正教,其中我还进入基督教堂听了一段牧师的布道。

      教堂内有不少人,主堂已经满员,后来者都被请到辅堂听讲,所谓辅堂,就是看电视录像。刚刚落座,马上就有一“教友”递来一本圣经,并帮我翻到了牧师的诵读页。

      我环顾一下,教堂内并不全是老年人,许多年轻人都在其中。迟到者进来后就悄悄地坐下,非常安静,提前离席者也是如此,来去自由。由此我想到我们政府的学习,为保证学习人数,不得已制定学习“打卡”纪律,呵呵,看来在“求知”问题上,公务员还真不如教徒(也可能是准教徒)们自觉。

      前些日子看过一篇文章,说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说,在任何一个经济上繁荣起来的国家,都面临两个挑战,一个是如何确保经济发展成果为所有人分享,而不是只成为部分人的囊中物,另一个是,如何确保这个社会也有一些精神性的、价值观的追求,而不仅仅专注于物质上的丰裕。他认为这两个问题也是当今中国所面临的,而宗教和信仰可以成为应对这两个挑战的积极因素,当然也可能成为极端主义的温床和武器。

      布莱尔提出了宗教信仰在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我很有同感,我们目前面临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人们关注的只有权和钱,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情形。因此,无论党派也好,宗教也好,都应该下力气研究国民的信仰问题,对前者而言,这可能还会关乎政权的安危。

                                      2011/6/1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