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今日看点婚姻育儿

婴儿,压根就是宠不坏的

2016-12-19  本文已影响0人  风叔UncleWind

01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担心,婴儿一哭就抱或者尽量满足婴儿的各种需求会宠坏了孩子。

甚至听说还有这么一派理论,孩子一哭就放下,不哭才抱,号称这样可以养出不哭的孩子。确实,如果目标是为了让孩子不哭或者少哭,这样做确实有可能做到。既然哭不管用,甚至还起反作用,孩子那就不哭了呗。

只是有个问题,哭是还不会说话的孩子表达需求最重要的方式,不让孩子哭,父母又如何能知道孩子的需求呢。

父母不知道孩子有需求,或者孩子明明哭了表达了需求却因为担心宠坏孩子而不去满足孩子的需求,势必会经常忽视婴儿的需求。

很多研究发现,长期受到忽视,很有可能会严重阻碍婴儿的大脑发育。

02

婴儿被宠坏意味着婴儿会故意哭来操控大人。殊不知,婴儿生理上根本还没有做好被宠坏的准备。

因为一个人要想做到故意控制或者操控别人是必须要借助大脑额叶(frontal lobs)才能实现的。

如图所示,大脑额叶位于大脑的前部。婴儿大脑发育的顺序是从后往前、从里往外、从下往上,所以大脑额叶大概要在1岁之后等大脑基础结构发育相对完善之后才开始发育,真正发育完善甚至要等到高中甚至大学阶段。

因此,大脑的结构以及发育顺序已经决定了婴儿还做不到设计什么策略或者做什么计划来通过哭操控父母。

不过很有趣的是,孩子哭了及时响应会让大脑的基础结构得到最理想的发育,从而也会为能够实现操控别人这种更高级别思考能力的大脑额叶的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换句话说,孩子哭了及时响应会让孩子更聪明,当然未来也更有可能有能力做到操控别人。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担心的时候。

03

大脑会持续的寻找模式和其中的含义。通过寻找事物发生之间顺序(比如一件事总会在时间上紧挨着另一件事发生)的联系来学习并且生成其中的含义。

比如,我们都知道下完大雨之后,温度一般会降一些,所以下完雨再出门一般就会多添件衣服。这个其实并不是天生就知道的,是我们出门挨过冻之后才学会的。

事实上,这种也被称为“联系学习”(associative learning )的学习方式,我们会终身保持,而且我们大量的知识都是基于这种学习方式获得的。

再比如著名的巴甫洛夫实验:

1903年,巴甫洛夫做的一个很经典的实验证明动物可以把给它送食吃和特定的事件联系起来。实验中,给一只狗每次送食物之前,实验人员都会先摇一下铃铛。这只狗很快就把铃声和给食物吃连接起来。再以后即使没有送食物,只要听到铃声,狗也会分泌唾液。

04

婴儿从出生就开始进行各种“联系学习”,比如,婴儿很快就学会把不舒服(饿了、脏了的尿不湿、突然的噪音)和父母快速响应哭声并且解决需求联系起来。孩子的大脑会形成一系列模式:

  • 饿了,有人喂我;
  • 冷了,有人温暖我;
  • 害怕了,有人安慰我。

这些模式帮助大脑组织接受到的各种感知信息,从而可以更好的预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能够预期,包括预测可以依赖谁、不可以依赖谁,让婴儿不再担心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从而可以腾出精力来学习和探索这个世界。

哭了就抱吧、饿了就喂吧。及时响应婴儿的需求不仅宠不坏孩子,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