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

我的端午印象

2020-06-25  本文已影响0人  常青子木

在我小的时候,过端午节是件很快乐的事。我总是提前好多天就扳着指头数日子,到了端午节那天,父亲一大早就出去割了艾草插在门框上面,说是辟邪。中午吃饭之前,父亲在碗里和了雄黄酒,我们兄妹几个排着队让父亲点雄黄酒,鼻孔和耳廓都涂抹一遍,并且会呡上一小口雄黄酒,祛病消灾。这是我儿时最深刻的端午印象。

其实,我那时候还不知道端午节跟屈原有关。印象里,只有到了端午节才能吃上新麦面馍馍,热气腾腾的南瓜丝包子,咬一口就是扑鼻的麦香,还能吃上茄子豆角等新鲜蔬菜。在那个总感觉在饿肚子的年代里,这个节算是过得很丰盛很满足的了。

至于把端午节跟屈原相关联,那已是读小学之后了。

即便是读了小学,我依然不清楚过端午有划龙舟的风俗,也不知道还有吃粽子这回事。我们那里没有大江大河和湖泊,夏天能在山沟的小溪里摸几条小鱼抓几只螃蟹来打打牙祭就很开心了。能种植水稻的水田也极少,白米饭自然也吃得少,更别说吃糯米粽子了。如果遇上连续干旱,小溪水就断流了,吃水都要挑着水桶跑老远老远。

后来,父亲不在了,我也成了家,就没再回老家过端午节了。在城市里过端午节,我依然延续着在门口插艾草的习俗,也有了吃粽子和咸蛋的习惯,这些都是在市场上买的,餐桌上的饭菜一年比一年丰盛,却再没吃过小时候那种新麦面南瓜丝包子的香甜。这是我长大以后的端午印象。

再后来,我家小姑娘进了大学,她在大一的时候加入了校龙舟队,平时周末都在东湖训练划龙舟,我才知道了武汉每年端午节还有个“同城双星”龙舟赛(武大VS华科)。爱屋及乌的缘故吧,我持续关注了很多次端午节龙舟赛。今年由于疫情的缘故,“同城双星”龙舟赛大概要暂停了。

近几年的端午节,我依旧保持着吃粽子和咸蛋的习惯,对艾草也越来越偏爱了。去年端午节,我一大早去菜场买了不少艾草,后来放在门口风干了,就把艾叶保存下来,冬天里拿来熬水泡脚,感觉挺好。

今年端午节,干脆起个早开车出去割艾草,我提前一个月就瞄好了位置。这一大捆艾草门口是放不了的,打算放阳台上风干了把艾叶保存下来,冬天再熬水泡脚。

端午,还是两千多年前的那个端午。只是在这悠长的时间洪流里,一代代人承载着不同的故事,抒发着不同的情怀,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