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莫泊桑《项链》:活在今天的我们,却戴着100年前的枷锁
一、生活的烦恼:什么都没有,却什么都想要
“美丽动人的女子总似阴差阳错般投生于工薪之家。”
“她没钱打扮,因此不得不穿简朴的衣服,但她却认为自己像贵族沦落为平民一样不幸。”
“她没有漂亮衣服,没有珠宝首饰,总之,什么都没有,而她又偏偏只喜欢这些。”
重读莫泊桑的《项链》,这三句话显得格外生动,不着浓墨重彩,却把玛蒂尔德矛盾的生活状态展示的淋漓尽致。
她漂亮动人,却偏偏生在贫苦之家,让她与生俱来的外貌优势,不能如贵族阶层的姑娘们一般,借着漂亮的衣衫,耀眼的珠宝,富足的生活,在人世间绽放光芒。
她没有丰厚的嫁妆,家族所在的阶层能为她寻觅的夫家,也只能是教育部小职员这样的人。婚后的生活相对贵族小姐们来说,依然是寒酸和清贫的。
现实生活并没有给她一个满意境遇,也注定眼下的生活,只能在清贫稳定的环境中度过。可是对物质的无限向往,让她常常处在一个“什么都没有,却又偏偏喜欢这些”的矛盾境地。
也许有人会嘲笑,玛蒂尔德这样的心态,多少会有一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妄想。
可是环顾一下与玛蒂尔德相距100的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其实也在不自觉的将自己陷入玛蒂尔德的困境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普通而平凡的我们,时常会抱怨生不逢时,或者没有出生在名门望族权贵之家,以至于常常饱受社会的毒打。
可自己拥有的无限才华,本不应当沦落至此。哀嚎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要怪就怪我们出身不好。
生不逢时也好,出身差强人意也好,在社会生活中如履薄冰也好,当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窘迫的生活时,又觉得那拔地而起的高楼,那自带贵族气质的奢侈品,马路上来来往往的高档汽车,还有夜店里一掷千金的迷醉生活,本该有一份是属于自己的。
于是我们也难免陷入“什么都没有,却又偏偏喜欢这些”的矛盾境地。
二、生活的痛苦:强求“升级”却力所不及
玛蒂尔德沉浸在自己痛苦与委屈之中。“住室简陋、墙壁没有装饰、桌椅家具陈旧、衣服便宜难看”,于是出神的幻想成了她每日的必修课。
“安静的会客厅,四壁挂着东方式帷幔,高脚青铜烛台光芒冶艳,在暖炉的熏烤中,两名穿短裤长袜的高大男仆倒在大长椅上昏昏欲睡……”
“丰盛的大餐、闪闪发光的银餐具,幻想墙壁上的挂毯,上面绣有古代人物,还有森林仙境中的飞鸟珍禽;”
“奢华餐具盛放的美味佳肴,幻想一边品尝鲜嫩红润的鳟鱼肉或松鸡翅膀,一边带着神秘莫测的微笑享用英俊男友向她吐爱的醉人情话。”
她内心的每一寸空间里,都充斥着对更高物质追求与崇拜的躁动,所以当一场难得一遇的舞会,对她伸出橄榄枝的时候,她那份根植已久的虚荣心,有了一个非常合理的膨胀契机。
丈夫积攒的400法郎换来一袭美丽的长裙,问朋友借来的珠宝暂时遮掩了清贫日子的痕迹。
这一切让玛蒂尔德终于享受到渴望已久的荣耀,在那个五光十色的夜晚,辛苦拼凑的行头,给她的人生带来了第一次高光时刻。
沉浸在被艳慕、被追捧的幸福中,玛蒂尔德几乎忘记了,当她说出一套衣服需要400法郎时,丈夫那发白的脸,忘记了脖子上的项链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
玛蒂尔德在捉襟见肘的日子里,拼命为一场浮华买单的辛苦,像极了房地产大热的时候,人们倾尽全力想要乘坐上地产这辆“财富列车”时境遇。
人与人的话题再也不是“吃了吗?吃了什么?”而变成“买房了吗?房子买在哪里?什么楼盘?是不是学区房。”一时间,房子成了一个人成为一个社交圈被承认的象征。
买了房的人有说不完的激情和梦想,也有着一种过于浮夸的优越感。没有买房的人,好像往往是一个社交圈鄙视链中最底层。
为了成为别人眼中“有房”的人,多少人收割父母的晚年,透支自己的未来,终于能让自己在一个圈层谈论房子的时候,有足够的底气去享受一下房子赋予一个人的荣耀。
同样,车子,名牌包包,大牌化妆品,高档服装,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断挑战着我们对物欲的控制,也以一种匪夷所思的主导地位,引诱着我们不断去超前争取。
贷款,借钱,信用卡消费,每一次看似升级的消费背后,都伴随着债台高筑的紧张和压力,一面是光彩照人的“富贵人”形象,一面是无限焦虑,节衣缩食的穷人模样。
三、生活的真相:浮华不过南柯一梦
玛蒂尔德的欢愉是短暂的,舞会结束了,还没有从那个热烈的氛围中抽离的出来的她,猛然发现,那条从朋友那里借来的项链丢失了。
像一个惊雷般,丢失项链的恐惧瞬间让她清醒过来,舞会带给她的精神高潮瞬间不值一提,寻找到项链成为眼下生活里最为重要的事情。
疲惫的丈夫顾不得第二天还要上班,一头扎进夜色里寻找,一无所获,“他又去了警察局和报社,请求帮助悬赏寻物,他还去了租马车的车行,总之凡是有一线希望的地方他都去了。”
对于有钱人来说,丢一条项链,不过就是丢掉一个稀疏平常的玩物罢了,可对玛蒂尔德来说,“面对这样可怕的灾难,她陷入焦虑与恐惧之中,然而又束手无策,只能成天在家苦等。”
最终结果是遗憾的,玛蒂尔德一家因为这条丢失的项链,陷入了本不该有的债务危机。
为了不失信于朋友,他们遣散家仆,变卖房产,搬进个屋顶下的狭窄阁楼居住,从一个中产阶级的底层家庭,变成真正的穷苦家庭。
玛蒂尔德和丈夫用尽10年的时间,终于还清了那笔高达三万六千法郎的债务。
可讽刺的是,当她和朋友和盘托出这10年,他们一家人为偿还那条项链付出的代价时,却得知那条丢失的项链是假的。
故事到这里便结束了,这个结局与现代的我们也有着高度的契合。
房产带来的财富梦想,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随着更加稳健的金融环境的建立,也随着人口急剧下滑的现实问题,房产价值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
有多少家庭在这场购房热潮的裹挟之下,不但没有成为“新贵”,反而背负了几十年的房贷,同时要眼睁睁的看着一生辛苦添置的房产,从价值的下跌,到最后被夷为平地。
人生最宝贵的时间都在为一场热潮买单,当初成为有房一族的喜悦是短暂的,面对债务,面对有限寿命的房屋,更多的是辛苦的生活和无奈的感慨。
那些让自己一时荣耀加身的奢侈品,带来的快感也一样。
当我们超越真实能力去获取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就注定我们的快乐是短暂的,更多的是要面对为快乐买单的辛苦,要面对生活窘迫带来的一系列压力。
四、生活的希望:脚踏实地的拼搏,涓涓细流的积累
玛蒂尔德是个美丽的女子,撑得起漂亮的礼服和华贵的项链的光辉,从情感的角度来说,她配得起她向往的一切,对更好的物质生活的向往,本身也没有任何罪过。
可生活是现实的,每个人的生活都被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框架所束缚着,她想要的一切不属于这个框架内时,那就注定想要得到是一件异常艰辛的事。
舞会上那条璀璨的项链,看起来给了她想要的绚丽风光,实则成为了往后十年,紧紧套在脖子上的一道枷锁,用尽青春,拼尽家产去偿还。
那场多姿多彩的舞会,在辛苦的还债的十年中,对于玛蒂尔德来说,不过是南柯一梦罢了,除了债务,什么也没有给她留下。
与玛蒂尔德一样,房子,车子,名牌包包,高档服装,其实不过都是为生活服务的,每一个勤劳努力的人,都配得上去享受这些物质。
对美好物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本也是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驱动力,对物质的渴求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原始需求而已,这并不可耻。
可是,一旦物欲超越我们能力范围所及的时候,物欲便很有可能不能催生出美好生活,而是成为套在我们身上的一道枷锁。
它让本应该快乐松弛一些的生活,变得紧绷无比,变得压力重重,甚至让生活变得无比绝望,一旦毫无准备的跳出生活给我们设定的那个框架,我们也就成为了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
其实关于如何与人类物欲和谐共存,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那一句众所周知的俗语——“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就是我们驾驭物欲的密钥,是帮助我们把生活紧紧的控制在正常轨道上的紧箍咒。
想要更好的物质,大可放手去拼搏,脚踏实地,以积跬步终将至千里的信念,不断的去为更好的生活创造条件,这样的人生,获得的所有东西,都是让人踏踏实实的感受到快乐与幸福的。
那么想要幸福的人,此时此刻,行动起来吧,用做好每一件小事,来为自己通往幸福的阶梯添砖加瓦!
文史资料补充:
莫泊桑
法国19世纪后半期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中,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佳作不断,这篇诞生于1884的《项链》,其写作背景正处于19世纪80年,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社会风气纸醉金迷,贵族阶级的生活糜烂不堪,小资产阶级想方设法试图跨越阶层,成为上流社会一员的时代。
《项链》中女主人公身处小资产阶级底层,却对贵族生活无比向往的心态,其实是在影射当时小资产阶级整个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主人公因为项链项链丢失坠入贫民的结局,同样也在揭示小资产阶级跨越阶级失败后的悲惨生活。
作品虽然诞生于100多年前,但是以当下的视角与心境再去阅读这个故事,主人公的心境与遭遇,与当代人的生活有着诸多的契合之处。整个故事的内涵,从小学课本中引申的讽刺虚荣,到映射成年生活中,物质欲望与现实压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依然有着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