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英语启蒙

在给孩子进行启蒙英语过程中我认可的几个理论

2019-04-11  本文已影响1人  19fb80be863b

       (一)语言习得理论:习得指的是自然而然的获得一门语言,就像学习母语一样,是通过所处生活环境的熏陶,耳濡目染自然学会一门语言的。比如,孩子大概在两岁左右会说中文,不是我们刻意给ta教中文,而是孩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掌握中文的。而我们上学期间通过背单词、记语法、学句型等方式学英语是典型的学得,不是习得。如果在儿童早期,最好是(3岁前)帮助孩子建议一个良好的英文环境,孩子就有可能像学习母语一样自然而然的学习英文。相比较死记硬背的学得语言,习得是一种更轻松更容易的学习语言的途径。

        我非常认可这一理论,在践行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孩子的状态逐步调整。从每天说四五句英文到现在每天四五十句英文,我和孩子的口语每天都在进步,孩子也在通过习得的方式稳步学习英文这门语言。

       (二)可理解性输入。这个是最重要的,简单来说就是你给孩子输入的英语,要在ta可以理解的情况下去输入。孩子能听懂你所说的英文是什么意思,听懂了才是有效的。试想,如果我们天天听德语音频,但是不理解音频的内容,能学会说德语么。我想对于孩子也是一样, 如果我们给他们听得东西超过了孩子理解能力,我想这和噪音一样达不到任何的效果。所以说,提供给孩子的英语资源,要适合孩子,可以被孩子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逐渐增加难度,太难了,听不懂,会有挫折感。

      那么,怎么做到可理解呢?实践中,我自己也学习了很多方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名词,能摸实物的尽可能的让孩子去摸去感受,不能摸的指着图片或者实物说。比如,苹果,梨,香蕉,火龙果,西蓝花,你在说这几个单词的时候,让孩子用手去摸,去真实的触碰,听觉+视觉+触觉同时体验,孩子一定可以理解“Apple”是什么意思。比如,像狗、猫、老虎、狮子什么的,不能让孩子触碰的,可以找图片啊,指着图片给孩子说“dog、tiger、lion”,或者在去动物园的时候,给孩子指着实物说,这才是可理解的输入。

        动词,请戏精附身,开始你的表演,利用各种道具以及肢体、表情,和孩子互动,让他理解这个动词的意义。比如在和孩子说“run(跑步)、jump(跳跃)、swim(游泳)”等动词的时候,可以一边说一边做出相应的动作,让孩子理解,你说的是什么,而且这种亲子互动,会让学习变得很放松、很欢乐,宝贝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效果也是最佳的。

       总之,就是将语言输入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语言配合表情、肢体动作以及各种道具,达到让孩子可理解的目的。

       (三)情感过滤器:针对语言学习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较大的心理压力或者不良的情绪,会对输入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孩子兴致冲冲的给家长展示一个单词的发音,但是不怎么标准,家长立刻去纠正,说你说的不对,应该是这样。那么可能导致孩子就不再愿意开口了。或者,家长总拿别家的孩子去比较,谁家孩子会说100个单词了,你怎么才会二十个。孩子如果总是被批评或者被否定,或者家长期待过高让孩子觉得压力很大的话,学习效果不会好。如果每天把学英语当成一项繁重的任务来完成,那么效果真的不怎么样,如果把学英语当成一种游戏玩起来,只要孩子愿意输出或者有输出就要鼓励,建立起孩子学习英语的信心比什么都强,如果孩子发音不标准,不要立刻马上纠正,只需要家长在稍后的对话中,给孩子输入正确的发音,孩子的自我调整能力很强,会自动修复的。

        我家孩子就是这样,她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由于奶奶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夹杂着方言,给孩子读的绘本就是方言版的,孩子输出的也是方言版的普通话,但是每天下班后,我不会刻意去纠正,而是在给孩子读绘本的过程中示范正确的发音,宝宝很快的改正过来了。现在普通话很标准,丝毫不受方言的影响。

      (四)沉默期:孩子在学习母语时,总是经历一个为期大约一年的“听”的过程(沉默期),然后才开口说出第一个词,第二语言会有大约4-6个月,而此时就是考验家长耐心的时刻了,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沉默期,不强迫开口,帮助孩子建立语言学习的信心。虽然在这个阶段,孩子不会说,或者是不愿意说,但是ta能理解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比如,家长去说dog、cat、frog等词汇,ta能指出相应的图片。孩子能够听懂和执行简短的英语指令,只是ta还没有准备好去说,家长要做的就是继续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不要催促或者责骂孩子,静等花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