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里好好地,怎么上小学以后就成“问题儿童”了呢?
自从路路上小学以后,路路妈感到特别焦虑。在幼儿园好好地孩子,自从小学以后变得上课找人讲话。下课没有人和他玩,都说他傻。还常常和同学打架,经常被老师投诉。又是开学季,路路说不喜欢上学,路路妈不知道该怎么办?
01
像路路这样的孩子很多,上幼儿园的时候都好好地,但是在上小学以后,就成了“问题儿童”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不是你的孩子变坏了,也不是学校的问题。只是孩子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把孩子的问题给检验出来了。
学校只是检验了你的孩子是否准备好应付新的环境,如果你的孩子平时训练有素,他就可以在学校就可以顺利过关。相反如果你的孩子还没准备好,那么他的弱点就会在学校里暴露无遗。
这个就像是平时认真读书的孩子从来不怕考试,而平时不怎么认真的孩子害怕考试是一样的。因为考试会把你平时的学习状态反应出来。
02
当孩子突然面临着新环境变化的时候,常常会发生很大的心理变化。卫卫妈抱怨儿子上幼儿园都不哭,自从上小学以后,每天哭的很厉害。
比如:下午接了儿子,把书包递给我,我说你自己提吧,妈妈先打个电话,就开始哭个不停,而且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我被哭的脑子都发胀了。为了儿子我都不上班了,老公还抱怨一天就接送个孩子都搞不定,特别郁闷。
经测试,卫卫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几乎为零,这是我们每个家长必须要注意的。卫卫妈每天给儿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却用最原始的方法在管孩子。
在家里孩子看电视,她刷朋友圈。去游乐场,儿子和小朋友玩,自己和一群妈妈们侃大山,而儿子就是用哭的方式来引起妈妈的关注。
后来给卫卫妈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每天陪孩子玩游戏1小时,每天去上课之前抱儿子一下,回家抱儿子一下,半个月后儿子就不哭了。
03
常常有家长问我:老师我的孩子拖拉磨蹭怎么办?我的孩子说谎怎么办?我的孩子这么犟怎么办?
所有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只是一个表象而已。个体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天生就有自卑感,为了超越这种自卑,常常会产生追求另一种优越感的补偿心理。
而孩子们正是在追求这种优越感的过程中迷失了正确的方向,才会出现不爱学习、撒谎、打架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果不了解这一隐蔽的背景就无从理解他所表现的各种行为,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一个孩子的全部生活史,才会明白他做某一件事情背后的真正原因。
如果不考虑孩子的全部生活背景,而把孩子某一个行为拿出来讨论,就像似我们把整首歌曲中拿出某一个音符一样,是不可能会理解其中意思的。
04
所以遇到上述这些问题我通常会和妈妈们约个时间,详细的和他聊聊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
尤其是在0-6岁期间,会问的更加详细一些。然后给他们的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学习动力、情绪管理能力做个测评,这个有点像去医院体检一样,只是医院体检的是身体,而我们体检的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其实很多孩子在6岁以前,就已经埋下了叛逆的炸弹,只是不知道会在什么时间爆炸。有的会是在小学期间,有的会在青春爆炸,家庭教育就是对孩子未来的隐患及早的做出干预,排除炸弹。
所以当在你看到孩子表现出不良的行为时候,一定要弄清楚孩子所表达的真正意思:孩子有可能只是因为想妈妈听听他在新的学校里发生的一些新鲜事,而故意发脾气引起你的注意。
05
就像文章开头的路路,经了解,路路妈开了一家公司,平时由奶奶带。在家里路路都被宠上天了。幼儿园上的是小班制,而且是亲戚开的,对他特别关照。
到了小学,路路想要老师对他特别关注,但是学校那么多的孩子,老师不可能会特别关注某一个人。于是路路找同桌说话,上课捣乱,被老师批评。老师找妈妈投诉,妈妈赶紧来找路路,路路的目的达到了。只要老师一告状,妈妈就会找他。路路用这一招控制了妈妈,而慢慢陷入了恶性循环。
所以在幼小衔接上,很多家长认为只是把小学的课程提前学,其实家长更需要做的是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观察孩子的各种变化。
因此有人说:做家长是这个世上最难做的一份职业,我们需要系统的学习怎么管理孩子而不是用自己的本能管孩子。就像阿德勒所说的教育孩子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