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悲欢兀自唱,侯门深邃梨香幽-简论红楼十二伶官 (第二帧:芳官
接下来说说小生芳官,她的第一次出场颇晚,且作者并未做正面描写:在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本回极尽笔墨描写了贾府元宵佳节,笑语晏晏、推杯换盏、欢聚一堂的场景,但其实暗示着整篇红楼梦繁华鼎盛的顶点和由盛转衰的起点。贾府阖府欢庆元宵,自然要听戏助兴,但贾母这个老太太颇有些雅俗共赏的本性,特特说道:
“刚才八出《八义》闹得我头疼,咱们清淡些好。你瞧瞧,薛姨太太这李亲家太太都是有戏的人家,不知听过多少好戏的。这些姑娘都比咱们家姑娘见过好戏,听过好曲子。如今这小戏子又是那有名玩戏家的班子,虽是小孩子们,却比大班还强。咱们好歹别落了褒贬,少不得弄个新样儿的。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只提琴至管萧合,笙笛一概不用。”
这大概就相当于现在不用打击乐,不用金属乐、不用合成乐,只用钢琴或者提琴伴奏着清唱是一个道理,后面戏班子的领班文官也附和着贾母说道”这也是的,我们的戏自然不能入姨太太和亲家太太姑娘们的眼,不过听我们一个发脱口齿,再听一个喉咙罢了。”
这里侧面点出了芳官的技艺超群--”发脱口齿“是发声、吐字,这个多是后天刻苦训练习得的;喉咙即是喉嗓、音色,这个多是先天因素决定的,所以芳官也和龄官一样,勤奋苦练并天资颇高;再有《寻梦》是明汤显祖《还魂记》第十二出,讲的是当日千金小姐杜丽娘游园回府之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后花园相会;美梦惊醒之后,便果真亲去后花园寻找梦中情景。表现了幽居在深深庭院待字闺中的少女潜藏心底的寂寥、孤独与怀春的小心思。换言之,就是描述少男少女谈恋爱的场景,从前面章回的宝黛二人偷看《西厢记》以及再后来的宝钗对黛玉“兰言解疑癖”时说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可见这些都是旧时代的千金小姐们不该看的东西,然而芳官等却耳濡目染,日日扮演,以求形神兼似;戏班子虽是贾府私人订制并在深闺之中调教的,也并不需要在普世的须眉男子跟前抛头露面,但”哪位少女不怀春“正值青春烂漫的芳官在情感上应该是有共鸣的,于是唱得出该戏的精神境界;且在戏文中慢慢懂了人事和学了世故,这一点在之后戏班解散、芳官做了贾宝玉的侍婢后更能看得出,此处暂缓不表。
正旦芳官芳官的第二次出场已经是第五十八回,依旧是侧面一笔带过:朝廷的太妃薨了,官宦人家的戏班都被要求解散,那些不愿回老家,仍愿意留在贾府的名伶们便被各自安排了主子,其中正旦芳官指与了宝玉--宝玉是谁?贾母的心头肉!给宝玉的东西,必然也是最好的、拔尖儿的,侧面印证了芳官必然也是这十二名伶中的佼佼者:而且伺候人不同于上台唱戏,需要的更是心细如发且反应灵敏,还要通晓人情世故,这些都在之后的章节里被作者不动声色地一一点明,一点一滴地完整了芳官的形象,且随我看下去。
于是终于引到了芳官第一次正面出场,却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讲的是芳官在贾府被指派的一个婆子唤作“干娘”的,拿了她的月钱买了洗头发的东西,却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先洗,洗剩的水方轮到芳官用。“物不平则鸣”于是芳官与这婆子颇大闹了一场,显示出性格中的耿直、泼辣、不畏强权的特征;闹得怡红院合院皆知,闹得贾宝玉也注意到了芳官,于是自然引到了之后芳官为宝玉吹汤,第一次吹汤的芳官心思聪颖,一点就会“依言吹了几口,甚妥”;再之后就讲到宝玉向她打听“假风虚凰”藕官和菂官,这种女孩子间产生的介于友情和爱情的暧昧的情谊,不便直接问,且又有太太耳目-正经人袭人和麝月在场,于是“宝玉使个眼色与芳官,芳官本自伶俐,又学几年戏,何事不知?便装说头疼不吃饭了”……在一回之内,芳官的形象便开始丰满起来:因不忿干娘不平等的对待,故奋起反抗,不戚戚于自己低贱的出身,不怯懦于自己卑微的地位,不畏手畏脚,不忍气吞声;因现今做了宝玉房里的丫头,让吹汤便努力用心把汤吹好,这是她的敬业和仔细;因从自小被卖离家乡、寄人篱下并学了些文化-从戏文里,且本心性聪颖,于是很会看眼色-会看眼色很多时候就是心思活络,善解人意,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并不只是为了尽尽奴仆的本分。
后面的第六十回,作者继续给了这一人物更广阔的正面表现空间:因珍视朋友蕊官送的蔷薇硝,对于强要夺人所爱的三少爷贾环,她飞速地想到了应对之计,偷换了茉莉粉与他;不料恰被事儿精赵姨娘发现了加之受到本就与芳官有恩怨的夏婆子的挑拨,一径到了怡红院闹将起来,这时候看芳官怎么说:
”没了硝我才把这个给他的。若说没了,又恐他不信,难道这不是好的?我便学戏,也没往外头去唱。我一个女孩儿家,知道什么是粉头面头的!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呢!”
短短数言,其意尽显:首先,芳官是个重情重义之人,不肯为了讨好主子把朋友的心意转送;其次,她也是个反应迅速、思路清晰的人,短短几句,口齿清晰简练地点明了四个层次:第一是本来是愿意给贾环蔷薇硝的,只是因为忽然发现自己原来存的用光了,又不肯把朋友刚刚特意赠送的假手于人,只好拿别的代替;第二侧面点出贾环本就是个强人所难、夺人所爱、不管不顾、自私自利之徒,实话实说定然无法了事;第三是不卑不亢地正面回击赵姨娘的侮辱“不过娼妇粉头之流“,说明白她们这个小戏班子本就是闺阁里买来、闺阁里调教、闺阁里演出的,且全部由女孩子组成,并未抛头露面地在酒肆茶楼里的须眉男子面前卖唱;第四个层次最狠,一语反击赵姨娘挑衅说的”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的“,说自己不并是姨奶奶家买来的,暗示赵姨娘也只是通过婚姻嫁入贾府,且是通过“做妾”这种二三流的婚姻关系,姨娘、戏子、丫鬟,都是钱买来服务于主子的,大家可是都差不多的,犯不着来踩我-踩我也是踩你自己。通过赵姨娘的粗俗糊涂,反衬出芳官的聪明伶俐;通过赵姨娘的不顾脸面,反衬出芳官的自尊自爱;通过赵姨娘说话的漏洞百出,反衬出芳官在情急之下仍然心思缜密、滴水不漏。
丫鬟芳官诸位看官勿要以为芳官就是一个脾气倔强、一点委屈受不得的一点就燃的炸药包,她的善解人意温柔体贴都给了自己的朋友们:除了上面提及的送硝的蕊官,还有在她受了赵姨娘欺辱时候立即赶来维护她的藕官、荳官、葵官,另外还有厨房柳嫂子的女儿柳五儿--因当年在贾府的梨香院学戏时候颇得柳氏照顾,于是爱屋及乌也同情自幼身弱的柳氏之女五儿,日日留心想要帮五儿在大观园待遇最好活儿最少的怡红院处谋个肥差,另有细微周到之处比如连在宝玉那里偶然被赏了小半瓶名贵的玫瑰露也想着全部送给病中的五儿吃(这里特意说道是连瓶子一起给的,可见这种稀罕得不能再稀罕的东西芳官竟然没有尝一口就送出去了),后来当这玫瑰露竟连累柳家被无辜陷害入”玫瑰露茯苓霜盗窃案“,当平儿向芳官取证时,
”芳官听了,唬天跳地,忙应是自己送他的。芳官便又告诉了宝玉……“
情急之下,芳官考虑的并不是怕污水也泼到自己身上,而是想着赶紧替朋友洗脱罪名;因其颇懂人事知道在这怪道横行的贾府深宅,并不是说明白事实就能够解决问题的,于是告诉宝玉,获得主子阶层的帮助。这可以看出芳官是一个真心待人,古道热情、侠肝义胆并有智有谋的人物-按照古代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见识,遇到这种阖府周知的脏事,躲还来不及,谁要赶着趟这浑水?且明摆着柳嫂子柳五儿是遭奸人陷害获罪的,如果直接力挺他们,难免不会被他们仇家报复而一网打尽,尤其是对于芳官这种戏子出身且刚进园子做侍婢的人物,本是自顾不暇却还一心想着接济他人。另有一层禁忌就是会让人皆知宝玉赏了玫瑰露给芳官,如果赏赐的是已经默认为未来宝玉小妾的大丫头袭人,传到一心担心宝玉与丫头们有私有染的王夫人耳中自然无伤大雅,但若是直接赏赐给了小戏子小丫头芳官,彼时的流言蜚语及王夫人日夜担心的心思所引发的过度反应还不知道是什么后果(最后芳官被逐怕也是受此影响,且看下文),这也可以由平儿断案的说辞推出:
”那茯苓霜是宝玉外头得了的,也曾赏过许多人,不独园内人有,连妈妈子们讨了出去给亲戚们吃,又转送人,袭人也曾给过芳官之流的人……“
这里平儿也机敏周到,间接着说是按照长幼有序,先赏赐袭人,袭人转赐给芳官,不会引起王夫人及王夫人耳目的注意。
厨娘柳嫂子 柳嫂子之女刘五儿这里侧面点出贾宝玉是很赏识爱护芳官的,要柳五儿进怡红院的事允了,本是贡品的极贵重的玫瑰露给了,就连闹出了事情也是因为想要维护探春、五儿、芳官等最后也替真正犯事的贾环顶了罪,说是自己为了逗丫头从太太房里偷得,并不懒别人。另有几件事也可以看出宝玉对芳官毫不掩饰的喜爱:
一件是怡红公子过生日,说到准备了一坛好绍兴酒藏在屋里准备晚上起宴席,芳官直接与宝玉傻憨憨地要酒喝:”若是晚上吃酒,不许教人管着我,我要尽力吃够了才罢。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如今学了这劳什子,他们说怕坏嗓子,这几年也没闻见。乘今儿我是要开斋了。”
这里插一句说说这“惠泉酒”,酿酒的水来自江苏无锡惠山的九龙十三泉,唐代陆羽就有“天下第二泉”的美誉;从明代起,惠泉酒已名闻天下,有诗为证:“惠泉春酒送如泉,都下如今已盛传”。到清代初期,惠泉酒更成为贡品,就有传说中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父亲的江宁织造曹頫就是负责向皇上进贡“泉酒”(即惠泉酒)。因此每次读到此处,都有一个疑问,既然这惠泉酒是进供皇家的玉液琼浆,那么自小被原生家庭卖给贾府做戏子的芳官如何在自己家里就一次能放开了吃二三斤?要么就是前面提过的芳官本生自姑苏,故乡离产酒的无锡不远,酒比较易得;要么就是惠泉酒也分三六九等,几年陈酿值几金;要么就是芳官的家庭也是经历过由盛转衰的过程,最后穷困潦倒到不得不卖儿卖女-我觉得最后这种可能性最大,因为作者从一开始便处处留玄机,处处用其他贵族府第(赖家、甄家、史家等)的没落来暗示贾府终于逃不过“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命运。如果是最后一种可能,这里芳官的气质性格就又多了一个层次:本也为小康人家的小姐,无奈家道中落被卖身贵胄,经历了戏班子里严苛的训练,沉浮在大观园里的虚与委蛇,她并没有因为天差地别的待遇而自暴自弃、也并没有耽溺于怀恋前尘往事,更没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地作儿女之嗟叹,而是维护着本来面目-真心待人,不卑不亢;这也间接解释了为什么虽然是戏子出身,因为技艺傍身、聪颖灵巧、善解人意并未有任何来自于底层的下作气质,芳官赢得了从宝玉开始到袭人、晴雯、平儿的喜爱……大观园里的人并没有轻视反而都很喜欢芳官,连眼里容不下一颗沙子的晴雯在她因为初来乍到弄坏了东西时也不曾严责只是戏谑地说了句“论理也该打几下子”,在她被欺辱时力挺维护,在她获得宝玉喜爱时并不曾嫉妒。
另外一件是宝玉按照自己想要装扮却因被管束实现不得的样子,把芳官打扮成吐蕃小子的模样:
”因又见芳官梳了头,挽起纂来,带了些花翠,忙命他改妆,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中分大顶,又说:“冬天作大貂鼠卧兔儿带,脚上穿虎头盘云五彩小战靴,或散着裤腿,只用净袜厚底镶鞋。”又说:“芳官之名不好,竟改了男名才别致。”因又改作“雄奴”。芳官十分称心,又说:“既如此,你出门也带我出去。有人问,只说我和茗烟一样的小厮就是了。”宝玉笑道:“到底人看的出来。”
这一段凸显了芳官的英气,或者称男子之气。另外众人的反应也颇有味:史湘云依着芳官的样子把自己的葵官也打扮成洗马小子;薛宝琴的荳官也依样被打扮成了琴童小子;园中姐妹听到宝玉唤芳官为“耶律雄奴“笑在一处,且也学着叫,甚至于叫出”野驴子“。这时宝玉又担心人人取笑作践了芳官,又改成金星玻璃”温度里那“,如此周到细致,真真有趣。
耶律雄奴,不爱红妆爱武装作者对芳官描写的高潮是在怡红夜宴占花名儿时,宝钗抽到”任是无情也动人“后让芳官即兴唱一曲,唱的是什么?《赏花时》,也是六十三回后贾府的命运!
”翠凤翎毛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你看那风起玉尘砂,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你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你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你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叫人留恨碧桃花。“
曲子出自汤显祖的《邯郸记》写吕洞宾下凡去度一人上天代替何仙姑天门扫花之役,他到了邯郸,遇卢生,把神奇的磁枕给他睡,让他做了一场黄粱美梦后,把他带到仙界去执帚。这首“赏花时”是剧本第三折“度世”中何仙姑所唱,她嘱吕洞宾速去速回,不要误期……由此看来,大观园里的女孩子在书中一直被比喻成花儿,而且占花名这个游戏本身就是以花喻人,比如牡丹喻名门闺秀薛宝钗,芙蓉喻轻巧婉转林黛玉,老梅喻年轻守寡李纨,杏花喻弃家远嫁贾探春……那么“扫花之役”应该就是暗喻在众姐妹在各自凄厉的命运下离散、亡故,也即是花自凋零水自流之后的贾宝玉(也即作者曹雪芹)来著书立传,在这本小说中还原众姐妹旧时闺阁的模样,描述她们的诗情画意,缅怀她们的红尘薄命。“黄粱美梦”就是“红楼遗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说不尽滚滚红尘钟灵毓秀,道不明浩浩长空冷月葬花。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怡红夜宴赏花时芳官再次正面出场,便是王夫人大撵怡红院众丫鬟,自晴雯起,除早已认定的姨娘人选袭人外,还有两个貌不惊人兼擅长韬光养晦的大丫头麝月秋纹外,无一幸免。芳官因着戏子出身加之“耶律雄奴”的名号被王夫人视作“自然是狐狸精”,本是叫了她的干娘拉出去配小厮嫁了,但好个芳官竟然拼尽最后一份力气抗争,且看作者如何描写:
“就有芳官等三个的干娘走来,回说:“芳官自前日蒙太太的恩典赏了出去,他就疯了似的,茶也不吃,饭也不用,勾引上藕官蕊官,三个人寻死觅活,只要剪了头发做尼姑去。我只当是小孩子家一时出去不惯也是有的,不过隔两日就好了。谁知越闹越凶,打骂着也不怕。实在没法,所以来求太太,或者就依他们做尼姑去,或教导他们一顿,赏给别人作女儿去罢,我们也没这福。”……王夫人道:“既这样,你们问他们去。若果真心,即上来当着我拜了师父去罢。”这三个女人听了出去,果然将他三人带来。王夫人问之再三,他三人已是立定主意,遂与两个姑子叩了头,又拜辞了王夫人。王夫人见他们意皆决断,知不可强了,反倒伤心可怜,忙命人取了些东西来赍赏了他们,又送了两个姑子些礼物。从此芳官跟了水月庵的智通,蕊官藕官二人跟了地藏庵的圆心,各自出家去了。”
这里也颇有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渠沟”的意思,虽然十几岁就立意就此常伴青灯古佛,抛却这红尘俗世的繁华与纷扰,且后面作者为了证明芳官等并不是为了一时躲避嫁人之虞将出家作为权宜之计,特特描写道纨绔子弟贾芹(“家禽”)竟然看上了芳官等的美貌,“大量其等出家只是小孩子性儿,便去招惹他们。哪知芳官竟是真心,不能上手”。
水月庵里付平生自此至书尽,所有关于芳官的细节与描写都不再有,一个跌落到凡俗红尘的底端却从不自暴自弃,一个沉浮在纸醉金迷的暗波却从不自卑自怜,仍旧怀着对生活的热忱,不改赤子之心,拼尽全力地爱护自己想要爱护的弱者,不畏实力悬殊的强权阶级,嬉闹中自有有真挚的情感,憨萌中自有豪爽的侠义,就此青灯古佛长伴,不问世事,倒真算是大观园姐妹中为数不多的“落得清静”者!掩书长叹,不觉双目润湿,花落人亡两不知,冷月葬花知是谁,一场迷梦一场孽,自古红颜多薄命。
只求天尽头,有一香丘花冢,常伴流深静水,待出离了这红尘牵绊,待舍弃了这俗世俗事,如夸父追日般,如精卫填海般,飘然远去,再不回头。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