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孩子蒂姆·波顿的幻想世界
蒂姆·波顿,怪才导演。
大约困扰于「怪」的标签,他在一次采访中抱怨说:「人们总因为你穿黑衣服就把你当成怪人」。确实不该这么武断,但穿一身黑衣服看起来真的很哥特。
怪诞、阴森、黑暗,形容蒂姆·波顿影片的风格时,这些词都不如「哥特」出现得高频。努力逃开一种定义的导演,又陷入另一种定义之中,只能归功于(归罪于)太明显的个人特征。
49岁获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51岁即拥有作品回顾展的蒂姆作品不少,但不复杂。翻翻媒体报道和学术文章,大同小异,大概能说的只有恐怖、幻想、童话这么几个关键词吧。
不过,简单也好,好在纯真。电影如人。
故事与幻想
六天前,他最新的作品「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在国内上映,这是一部「哥特版的X战警」。
杰克自小伴着爷爷的床边故事入眠,故事是爷爷的奇遇,里面有许多包含特异能力的孩子,有的在空中漂浮,有的口藏蜜蜂,有的能隐形……而所有这些孩子都生活在佩小姐的城堡中。爷爷离奇去世后,杰克循着他留下的线索,进入了神秘世界,发现爷爷说的故事真实存在。
睡前故事的片段在蒂姆的多部电影中出现。「剪刀手爱德华」开始于年迈的金对准备入睡的孙女说起自己年轻时和爱德华的故事;在「大鱼」中,爱德华(好巧也是爱德华)也曾在幼时的威尔准备入睡前,讲起自己的人生故事;而在「艾德·伍德」中,虽然不见睡前故事的片段,但整部电影是以克里斯韦尔爬出棺材讲故事开始的。
蒂姆·波顿爱故事,大概更爱幻想。故事是幻想的结果,但看起来又特别真实。就看到的报道而言,他的童年并不幸福。
也许是出于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波顿小时候,他父母就把家里钉满木条,只留下狭窄的缝隙,让小波顿远远观望外面的世界。
他因而变得孤僻内向,「不爱听课,学习一般,甚至不喜欢看字,只醉心于画画和看电影,尤其喜爱恐怖题材的B级怪兽片」。
一条缝隙是幻想萌发的土壤,B级怪兽片又将幻想引向了与众不同的风格。1981年,蒂姆·波顿执导了第一部动画短片「文森特」,这种与众不同的风格确定了下来,成了专属蒂姆的「怪」。
故事与真实
早在他的这部处女作中,现实和幻想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文森特」开篇,一只黑猫走了进来,阴森、恐怖、哥特风,蒂姆的风格此时已初步奠定。主人公文森特是个爱幻想的男孩,留着神似蒂姆·波顿的发型。他梦想成为恐怖片演员文森特·普莱斯(蒂姆·波顿的偶像),他爱读爱伦·坡的诗。
文森特活在幻想之中,也在幻想之中死去。幻想世界和现实世界对他来说,早已模糊一片,大概蒂姆·波顿也曾有同样的感觉。
在「文森特」之后,「大鱼」对故事与真实的关系发起了全面的质疑。在爱德华讲述的故事中,他的人生精彩纷呈。他曾不拿一分钱在马戏团工作三年,只为每月能听到心爱女人的一条消息;他还曾在儿子威尔出生的那天,用戒指钓起一条大鱼。
威尔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但长大后,他不再相信。「没有几件事是真的。」他怀疑、鄙夷自己的父亲,甚至多年中断联系。
「父亲爱德华有没有撒谎」是「大鱼」全片的核心线索,也是张力所在。它纠缠于故事与真实的复杂关系,像是挚爱故事的蒂姆·波顿开始怀疑自身。
但怀疑只是表象,故事与真实的关系对蒂姆来说根本不是个问题。在他的童话世界中,故事和幻想就是真实,或者说比真实更重要。
「大鱼」结尾,威尔抱着奄奄一息的父亲爱德华踏入河流,接触水的那一刻,爱德华变成了那条大鱼。
我信故我在
爱德华和儿子威尔之间的隔阂始于怀疑,而他们的和解则缘于儿子的认同。当威尔为奄奄一息的父亲编织他去世的故事时,威尔已经遵从了幻想世界的规则,爱德华变成大鱼的时刻则成了幻想的闪光时刻。蒂姆·波顿供奉起幻想,遮蔽掉了现实。
再试想,杰克之所以能发现佩小姐等人真实存在,难道不是因为他信了爷爷的故事么?如果是杰克的父亲穿过时空门,会不会徒劳无功?
杰克需要跑遍世界各地才能进入另一个时空,而我们只需要一块银幕,就能进入蒂姆·波顿的幻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