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寄语:家庭教育,在生活当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很容易被忽略,不容易被想起。有意识,却很难做到。

忙碌是现代小学孩子的特点,孩子背着又大重的书包,要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或者托管。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时间只有支配,大家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会企图通过填满孩子的学习时间,换取更高效的回报,但其实这样真的可行吗?
上周日我辅导几位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尾声孩子累了想回家,所以设置了最后的15分钟倒计时复习时间。然后开始复习时孩子不断地在我耳边倒数还剩多少分钟?我虽然是一个成人,但我觉得压力特别大,因为他一直在我耳边大声提醒着倒计时多少分钟,倒计时多少分钟,无形当中给我带来了一定的时间焦虑感。我甚至没有心情再继续复习。
事后我不止一次的回想,当时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焦虑感?因为时间带来的压迫感真的不由自主就会很焦虑。
那么现在角色对换,想象一下,你的孩子,正在有限的时间里写着作业,然后你不断地提醒他,快点快点快点,快点写完你的作业,快点做完手头的事情。原本可能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但由于催促带来的时间焦虑感,孩子可能根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去做。做出来的效果和质量,自然就打折扣?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对做这件事情的兴趣,自信心可能也会慢慢崩塌。
很多时候焦虑感,源头是父母身上携带,而不是孩子自己本身。孩子在童年这么美好的时期,在他的脑子里可能只想着玩,或者只想着去做让自己快乐,喜欢的事情。可是父母对孩纸有要求,应试的大环境下谁也不愿意说不呀。那怎么办?唯有不断催孩纸,提高效率。
父母的状态直接影响孩子的状态。对一件事情过分关注时就形成了焦虑。
目前的家庭构成常态可能是:
焦虑的母亲,缺席的父亲,迷茫的孩子。
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所产生的所有的正面的负面的表现,全都是来自于父母。家长焦虑,孩子就会焦虑。家长积极乐观,孩子也能成长好的性格,勇敢积极向上。
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分享九字真言:等你亲妈模式,亲爸模式开启的时候,及时进行三个反问:大不大?高不高?丑不丑?
大不大?事件本身是不是很严重
高不高?自己说话的声音高不高
丑不丑?我现在的表情丑不丑
我们要做的是支持孩子,而不是发脾气。
高质量的陪伴有多重要?
很多人都不知道,最好的亲子关系:是慢慢分离的关系。
但现在的家长是离不开孩子,因为时时刻刻都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时刻刻都在陪着孩子,去兴趣班的路上。各种的忙碌,同时也要上班,处理着各种信息。
那么反问一下:最近一次,你和孩子嬉笑玩乐,能进入心流是什么时候?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玩乐,无忧无虑,开心。但现在,都变了。方向不对了,忘记了让孩纸这么努力,最终要达成的是什么目标?
你看到了很多教育做得很成功的父母,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待见的性格。能够独立的去生活。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所以也希望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份健康的原件,这样才会有完美的复印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