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下语言的外衣
古老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因为看到啥就画下啥,比如中国5000+年以前的河图洛书、后来的甲骨,楔形文字、埃及文字等。
英语从拉丁语、希腊文来,最早也是象形文字,受日耳曼、凯尔特等民族文化影响。单词含义的解读要看它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性。

英文f是手的形状,fist为拳头;j是头上喷出水珠的喷射物,inject为(向里)注射。中国的手的古文,长相差不多,只是我们是正视的,英文是侧着看、抓取物品的爪样。
所以人们只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慢慢忘记天性、整体、源头,世界上可以有成千上万种代表苹果的语言,专家也不知几个,但画个苹果全世界幼儿皆知。

中国文字是建立在数字基础上的象形文字(文化与各学科也是建立在精确数理推理上的),具有整体性(天人合一)。“春”字甲骨文的中间是一个种子受太阳(日)的阳动感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慢慢草木成林,用三个以上灌木的数量代表林原广阔,此为空间;一年之计在于春,度过腊月严寒、暖日回归,万物复苏之际春耕播种,植物萌芽扎根,大地遍布新绿,读书不觉春已深,此为时间。数字为本性灵魂,形象为表现形式。

西方文字特别英美是建立在象形基础上的逻辑编码,因为西方属金,金生水而为肾(在下极),故肾气需升而养髓脑,肺在五脏之顶故肺气需降否则喘咳,秋为金故无边落木萧萧下,西方人以行动派和成就型人格为多,易中流感,金为规矩金气肃杀,故重视法典(圣经)规则(世界警察),框架是动词框架。

西方语言的动词一般有三类,第一类是描述动作本身motion和方式manner的,第二类是描述动作路径path的,第三是spring这种方式路径兼有的第三类动词。英文多以它们的动词含义来延伸名词内涵,如用spring动词的迸发、传播、成长来形容名词的弹簧、泉水、春天的含义。
这就是动中有静,阴里有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