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要看(电影电视剧)电影汉尼拔1596858简书影评发布站

《BARAKA》——没有一句台词的伟大纪录片

2016-02-24  本文已影响323人  蜜糖Mito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归往何处?这些和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问题,几乎伴随着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从未有过明确的答案。导演罗恩·弗里克,用这部没有一句对白和台词的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方向:人与自然。

影片的开头用了一连串由远及近的镜头,配以悠扬的音乐,呈现了雪山的壮丽。之后镜头拉至雪山中的一处温泉,一只猴子悠然自得、毫无顾虑地享受着温泉的舒适。镜头在它身上停留良久,然后转向由暗到明的天空。镜头再回到猴子身上时,它怡然地闭上了双眼,毫不顾天色是否将暗。

影片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展现世界各地的景象,每一个镜头都出奇的慢,画面跃过了西藏,日本,印度,泰国,缅甸,等等极富有东方神秘感的地域,石窟,雨林,佛头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每一个镜头几乎都要停留十秒,而配乐也是给人以冥想的日本传统音乐。在没有任何工业文明侵蚀的原始的地域上,任何景色似乎都带着一种沉思的味道。

部落里的祭祀、宗教活动进行着,男人们赤裸着上身,发出某种原始的呐喊,却让人觉得安详、和谐。

云翻涌不息,斗转星移,音乐也开始悄悄改变和转换着,大自然的恢弘与人类文明开始交替出现。部落里的男人女人以及小孩们都自然地赤裸着上身舞蹈、歌唱。鸟群齐飞、瀑布飞泻、湖光潋滟……接着却是电锯伐木、爆破山石。接着镜头转向拥挤的人类社会,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妇女,都趴在窗台边观望着这个世界,连放风筝也只能在屋顶。几乎每一个情节的转换,影片都将一个人作为“节点”,导演似乎是刻意让一个人面对镜头,毫无表情地长长凝视着,颇有深意。

人类社会的房屋密集、拥挤,连墓穴也如高楼公寓一般垒起。卷烟厂女工们有序地工作,地铁站的人们络绎不绝,无论是街边、地铁上、列车上的太空舱里,每一个人都带着严肃的表情。街上行人步履匆匆,却有一个僧人摇着铃铛、默念着经文,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进着,在闹市中显得如此从容。

渐渐地,音乐节奏开始加快,一整座城尽在眼底,导演用了快镜头,由远及近地、清晰地为我们展现着城市里的车水马龙,无论是行人还是车辆,都显得急切而匆匆。大厅里、十字路口处,人来来往往,导演将一个时钟摆在镜头中心,寓意着时间的流逝。更有趣的是,除了时钟本身静止地处在镜头中间以外,再无其他静止的人和物。

影片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来表现工业城市中男工女工们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在加快的镜头里,人们的疲乏显得更加清晰。

非常让人震撼的一段是:影片将工厂中一堆鸡蛋一排一排地有序分开,与城市中电梯上、大门前人们络绎不绝的镜头放在一起。接着鸡与人的镜头一直交替出现,小鸡被拥挤、残酷地倒进槽内,而地铁里中的人们也像小鸡一样无可奈何地拥挤着;人们经过检票口,而小鸡也在经历简单而粗暴地筛选和甄别,尽管长大了也被无差别地关在拥挤的牢笼里。镜头拉向窗外的街道,好似在说:人们不也是如此被束缚着的吗。无论是人,还是鸡,似乎都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一个白内障的孩子捂着脸,然后慢慢松开双手,张大嘴惊恐地叫喊,却听不到声音,只有一些轻微刺耳的声波给观众带来震撼。我想,是导演放在这里用以表现人类内心对牢笼束缚的无声的痛恨和反抗吧。

而在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人和动物毫无顾忌地处在一起——在庞大的垃圾场里拾荒。这些人是否比城市中的人更快乐更自由呢?在我看来也不是的。桥下的流浪汉、乞讨的孩子,他们似乎同样是不能主宰自己生活的人。特别是那个乞讨的孩子,疲倦地坐在路边,一脸倦容,却无人问津。自行车上懵懂的小孩、小推车上欢笑的小孩、窗户里眉头紧锁的小孩、等待客人的小姐……影片用各种各样的人群尽可能地为我们展现着城市里的生活百态,音乐缓慢而带着一点点悲怆的色彩,随之是日本舞姬在这缓慢的乐曲中舞蹈,肢体与表情似乎都在描述着现代社会人们的麻木与辛酸。

音乐渐渐紧张起来,平原上一片一片的火光,与“死亡公路”上横七竖八的车辆“尸体”的镜头交替。原集中营墙壁上整齐地挂着囚犯的照片,遗留在这里的尸骨也整齐地堆放着,十分骇人。

在影片的最后,印度的恒河中,人们在浣洗、沐浴、祷告,这条圣河承载着当地人最美好的期许,让我们一下从前面骇人的景色中脱离出来,融入这美好的境地。人们为去世的人进行火葬仪式,接着镜头便转向了头顶翻滚的云,与影片开头不久翻涌的云似乎形成了呼应,又像是告诉我们一个关于生死的轮回——去世的人,将回归天际、回归自然,为在世的人祷告、祈福。之后的镜头中,男人们穿着圣洁白裙旋转舞蹈、朝圣的信徒们围绕着克尔白神殿中心环形地行走,都在阐述着最原始最真切的祷告,并显示出一个图形——那就是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一切事物都有轮回,一切事物都有轨道,恰如一个圆,总会走回起点。

影片处处都在使用着强烈的对比,给我们视觉和心灵上的巨大震撼。自然的壮丽、宗教的祷告、部落的祭祀、人群的拥挤、战争的惨烈、火葬的庄重……不时地会给我们十分静态的人的镜头:地铁前的三个女学生,垃圾场中的三个拾荒少女,门前穿着粉衣的小姐等等。他们无一不是面无表情地长久地凝望着镜头,似乎是影片在寓意着“上帝之眼”。没有一句对白,却用更加富有震撼力的表现形式,让我们隐隐约约找到了那些问题的答案。

《天地玄黄》原片名《Baraka》,本是“祝福”之意,而译者却有心地把它译为“天地玄黄”,想必也是被这部影片所震撼,读懂了影片的本意,才翻译得如此绝妙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