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如何倾听
1 非暴力沟通中的倾听模式(P189)
1) 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需求的具体行为;
"当你(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P.S.:有时在倾听中不说出来
2) 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你感到……吗?”
3) 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你需要/看重……”
4) 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
“所以,你想/希望……”
P.S.:有时在倾听中不说出来
2 体会并反馈对方的感受和需要(P88)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换句话说,即使对方用“暴力语言”说话,我们只听到他们此时此刻的见感需行。
在倾听他人之后,有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一般疑问句来给予反馈:
1)对方的观察:“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2)对方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对方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定酒店?”
3 让对方充分表达(P95)
不要急于解决问题或者询问对方请求。倾听为他们探究和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创造条件。对方需要的是“你与我同在”。好比如骑浪,你要跟他的情绪节奏合拍,使他在你的“觉察情绪”中逐渐释放自己。不要对方还在否认时,你就提出意见。这样对方会想,你又不是我,你能理解我吗?
假如对方否认自己时,你跟着他的情绪理解她的否认。
假如对方愤怒时,你跟着节奏理解她的愤怒;
假如对方祈求时,你再尝试提出建议...
P.S.:区分倾听和同情。倾听不等于我们跟别人产生同样感受,比如看到别人伤心,我们也感到伤心。而是意味着:“我与你同在,我了解你的心,看见你的内在。”
我们一直保持关注,直到对方充分表达相关的感受。一个人如果觉得别人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就会变得轻松,我们也会感到放松。有一个明显的标志,他停止了谈话。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还有话说,你可以问一句:“你还有什么要告诉我吗?”
4. 当自己没有心情倾听时(P96)
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我们无法给予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