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学习明朝的历史,不能不提郑和下西洋,在此之前中国跟世界各国彼此之间真实情况的大规模交流是没有的。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三次西征,武力上征服了大量的欧洲国家,但是文化和贸易的交流却很少,秦汉、唐宋也都同世界其他国家有贸易往来,但就往来国家的规模来讲,是低于郑和下西洋的。郑和七次下西洋,航程高达十多万海里,走遍东南亚、北印度洋沿岸以及阿拉伯半岛,先后到访了30多个国家。郑和下西洋不仅是明朝的大事,也是中国的大事。
那是一个中国以强大国家的姿态站立在世界舞台上,带着和平、友好的态度,推动着世界人民在各个层面进行深度交流的时代。
在文化上郑和下西洋的行动,将中国文化广为传播,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造纸印刷纷纷传入沿途国家和地区,为了实现不同语言的交流,外国人学汉语,中国人学外语,反过来又大力促进了文化的更深层交流。作为一个外语水平苦恼了数十年的人,我实在是想知道那个时候的人,是怎样实现语言学习从0到1跃迁的,我跃了数十年还是跃不过去,只能听懂ok、thank you之类的几个极其常见的词,实在尴尬。
在经济贸易上,郑和的船队每次出行,满载着中国盛产的金银、铜器、铁器、瓷器、丝绸、农具、漆器、雨伞、书籍、土帛布、麝香、樟脑、大黄、柑桔、肉桂、茶叶、米、谷、豆等大宗货物,与亚非诸国进行公平交易,同时也从国外买回来大量物资,据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所输入中国货物计185种,其中香料29种、珍宝23种、药材22种、五金17种、布帛51种、动物21种、颜料8种、食品3种、木材3种、杂品8种。可以看出,在郑和下西洋的交流过程中,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交流达到了一个非常繁盛的程度。
客观上,郑和带领规模庞大的舰群,出现在那些沿海国家的面前,在政治上使得大明朝国威远播,沿途大量国家后来来明朝朝贡。
中国是世界的,世界是多国家的,中国跟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是需要大力鼓励的。古代对外贸易的往来,体系化的应该是丝绸之路了,丝绸之路广义的说包括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于汉朝,由张骞出使西域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要更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到唐宋也有发展,在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推动下,达到了巅峰。随后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对外贸易日渐凋零。中国也开始走上了落后的道路。
由此,开放是身为世界一员,必须从内心笃定坚持的一个思想。而郑和的下西洋过程中,带着和平、友好的姿态,更是中华民族温文儒雅修养的最好表达,不像西方那些匪徒,航行到你家,发现比你先进,搞得定你,就暴力掠夺。当然郑先生也是肩负国威传播使命的,有人不服,跳刺,干他也是必须的。
和平我欢迎,干架咱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