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一般的存在:好酒竹林七贤之——嵇康
![](https://img.haomeiwen.com/i6300825/977de04537968cd0.jpg)
竹林七贤论喝酒,刘伶是当之无愧的一哥。别说七贤了,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以酒留名的,除了刘伶,也没谁了。说完刘伶,该说嵇康了,实在是这俩人的对比太强烈了。
刘伶虽号称酒仙,但长相实在不敢恭维,绝对是典型的“家穷人丑,1米49(不到)”,这长相和“仙”根本就不沾边儿,和“鬼”倒是挺接近。和刘伶相反,嵇康是1米89(晋尺七尺八寸)的大高个儿,而且长得帅得不要不要的。人家绝对没整容,也不靠化妆品(他哥们儿王戎作证:嵇康经常十天半个月的脸都不洗),当然,照片也根本就不用PS,天生丽质,气质好,没办法。话说有一次,嵇康没事自个儿在山里溜达,正巧被一樵夫看到,这樵夫一看:饿滴神啊,仙风道骨、玉树临风、衣袂飘飘,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神仙吗!
就帅而言,能和嵇康媲美的恐怕只有小他20多岁、后来的潘安(潘岳)了。潘安帅得也够夸张的,每次出门,立马堵车。大姑娘小媳妇们听说潘安要出门,争先恐后,只为一睹芳容。看不到就追着车跑,可劲儿的把手里的水果往车上扔。弄得潘安每次出门回来都是满载(水果)而归,跟去了趟新发地似的。而且人家是下起刚会走,上至99,老少通吃,就这一点儿,现在的小鲜肉们能比吗?
本来可以靠脸吃饭,却非得靠才华。嵇康是当之无愧的才子,诗文书画俱佳,有50多首诗留传至今,其草书也是光彩照人、造诣颇高。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他的名画,只可惜没能留传下来。如果说嵇康是谦谦君子,则刘伶更像市井小人。
至于喝酒,嵇康和刘伶绝不是一种风格。刘伶属于严重的酒精依赖,而嵇康则是小酌怡情。没事约上山涛、阮籍等几个哥们儿,天天在竹林中开party。谈谈古今,聊聊人生,切磋一下诗书画琴,交友、交流、怡情、养生,不为喝酒,酒只是谈天说地的佐料。暴饮更谈不上,须知,嵇康可是崇尚老庄、写过《养生论》的人。“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瑟一曲,志愿毕矣”——这是他的人生态度。
才貌双全、洁身自好、与世无争、志趣高雅——这样的嵇康按说应该有一个好的归宿才对。然而,事与愿违,现实并非如此。
![](https://img.haomeiwen.com/i6300825/abfbef4ea4c32d34.jpg)
嵇康的父亲嵇昭做的是曹魏的官,也许是官二代的缘故,加之本身又是当时的名流,他最终娶了曹操的曾孙女为妻。后来司马昭重金笼络嵇康,结果被婉拒,嵇康跑了。后来又有一次,已经在司马家当官的铁哥们儿山涛举荐嵇康,嵇康立马翻脸,甩过去一篇近2000字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说什么人各有志,说自己天生比较懒,崇尚自然,崇尚老庄的无为……靠,糊弄鬼呢,你当初在曹魏家当中散大夫怎么解释?你这么做,你让其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咋想?
后来,嵇康又得罪了司马昭的重臣钟会。要说这个钟会,也是当时大神级别的人物,老爹是楷书鼻祖钟繇,自己也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文学家。钟会自幼才华横溢,后来辅佐司马昭,一系列的南征北战,内抚外平,为司马家族立下了赫赫战功。钟会其实只比嵇康小一岁,但是是嵇康的铁粉,对嵇康崇拜之至。但嵇康一直认为自己和钟会不是一路人,“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一直不爱答理他。有一次钟会写了本书,想让嵇康给提提意见,可又怕被拒绝,怎么办呢?于是钟会直接把书从嵇康他们家院墙外面扔了进去,然后赶紧跑掉。后来,钟会显赫了,“乘肥衣轻,宾从如云”,再次造访嵇康。嵇康干嘛呢?正和哥们儿向秀在自个儿家门口的大树下面玩打铁呢(你没看错,不是讨论诗词歌赋,是在打铁)。这次嵇康态度依旧——我不鸟的是你这个人,你以为你换了个马甲就行了?至此,彻底得罪钟会,这也为后来被杀埋下了伏笔。这也说明了两个道理:一、有些人的人品与其学问是不相配的,学问再高,他仍然是个站不起来的小人;二、宁可得罪十个君子,也不能得罪一个小人。
嵇康有两个朋友,一对异母兄弟吕巽和吕安。后来,这个吕巽做了一件很操蛋的事,他看弟媳妇徐氏貌美,就把人家给迷奸了。吕安愤恨难平,欲状告吕巽。吕巽于是求嵇康说情。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嵇康劝吕安撤了诉。按说这事至此就算过去了吧?非也。此时,吕巽中山狼的面目显现,他怕被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打过母亲,结果吕安被捕入狱。就这还不行,又加了一条:谋反。嵇康愤怒至极,出面为吕安作作证,同时写了篇《与吕长悌绝交书》,与吕巽这个真小人彻底割袍断义。
吕安都涉嫌谋反了,你嵇康还为他作证。司马昭本来就想收拾你了,现在你自己送上门来了。此时,重磅人物钟会出场,在这关键时刻,重重的捅了嵇康一刀。最后的审判结果是这样的:因忤逆、涉嫌谋反的主犯吕安被发配;为主犯辩护的从犯嵇康被判处死刑。没错,就是这样。
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表示不服,集体请愿要求朝廷赦免。结果申诉被驳回,砍头依旧。此时的嵇康气定神闲(王戎曾说,与嵇康一块生活了20年,都没见他喜怒形于色),别无他求,只求把琴拿来,抚上一曲自己最爱的《广陵散》。曲毕,嵇康又顺便做了个检讨:以前袁孝尼想跟我学习《广陵散》,可是我却舍不得把自己最心爱的曲子教他,现在看来,《广陵散》要失传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300825/8c8bff75a41c0f1a.jpg)
嵇康一生,活得伟大,死得憋屈,看似冤枉却又似乎不是没有缘由。当时有一位知名的道士,叫王烈,他很喜欢这位志趣相投的嵇康。一次王烈在山中得到了奇物,像蜡一样,吃起来有米饭的香味。王烈自己吃了点,给嵇康带回了些。等嵇康吃时发现已经凝结成了石头。又有一次,两人入山,王烈在一山洞中发现了一卷白绢写的书,立即召唤嵇康,等嵇康来了,书却突然就不见了。于是连王烈都感慨:你的才能和求仙得道的志向无可挑剔,但实在是命运太差了,没办法。”当时还有一位隐士叫孙登,和嵇康亦师亦友,两人曾在一起呆了三年。他对嵇康说:你才能出众,性格刚直,但社会经验不足,不擅长保护自己,这样能避免祸端吗?
唉,命不好加运不济,也是无语了。自古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嵇康之死更多的是性格的因素。
嵇康活了40岁,正好是刘伶的一半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