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可能只有一部分人看得懂这篇文章

2023-01-16  本文已影响0人  咏絮才高

前段时间听了一部《认知觉醒》,反复的听了三四遍。听完之后,如梦初醒。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赶上了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最大的跨越发展期。科技进步,物质丰富,万物互联,我们的寿命变得更长,智商变得更高,财富变得更多,而且这些可以通过基因或者通过基金传递给下一代。但无论科技多么发达,有一样东西却始终无法直接传递,那就是心智。

所谓心智就是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态度,以及由此作出的判断和选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部都是从零开始的。所有习性、习惯模式也要从人性的初始状态开始发展,你,我,我们的父辈和孩子都是如此。没有人能够直接跨越这一阶段,而不少人的初始状态的混沌的,他们天然追求简单、轻松、舒适、确定,这种天性支配着他们,成为他们喜怒哀乐的生理起点,然而深陷其中的大多数人对此知之甚少。我们对自己的无知,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个醒着的睡着的人。

我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同时醒着和睡着,这二者显然是矛盾的。但在指出这个逻辑错误之前,你不放先随我一起看看我们的人生轨迹。或许你会同意我这个说法。

如果不出意外,大多数人都会沿着求学工作、婚恋的路线成长。随着生活的惯性一直往前走。年轻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将来有多差。认定美好的生活会自然到来。不谙世事的我们认为,即使暂时说不清楚具体该怎么做,但有份十足的信心就够了,毕竟年轻无敌嘛。然而现实并不总像我们想象的那样。

在这十足的信心陪伴多年之后,大多数人发现自己并没有变得特别,而是在不断的服从社会规则和应对生活烦恼,开始随波逐流。该玩手机玩手机,该打游戏打游戏,没有多少压力,也没多少动力,觉得反正日子还过得去,希望也还在心理偶尔挣扎呐喊一声。而后,继续做着短视的选择,沉溺于眼前的安逸。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浑然不知,不知道事物的构成框架,不知道努力的路径方法,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些人迷迷糊糊的到了某个年级,突然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无能为力了。梦想与现实落差巨大,生活和工作压力缠身,而优秀的同龄人已绝尘而去。一时间他们焦虑急躁,又如梦初醒,为什么没有早点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为什么没有在最好的年纪及时觉醒?但即使含泪拷问,也似乎错过了最佳时机,毕竟人生是个单行道,无法从头再来,最后他们不得不敲碎那颗高傲的心,在无奈和叹息中默默接受平庸的人生。

一部分人会幸运些,在合适的年纪睁开了眼睛,他们跳出了成长的仙境,开始刻意提升自己,为未来美好的生活做准备。他们慢慢甩开了大队伍,走在了同龄人的前列,然而很快遇到了瓶颈,想勤奋却总是抵不过惰性,想努力但总是陷入低效的状态,想精进但却总是弯路不断。读了很多书都忘了,付出很多努力都白费了。他们仿佛越使劲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这就是醒着的睡着的人的画面。

事实上这也是我曾经的画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就像是没有睡醒的人。对自己不了解,对生活没有主张,对命运无选择。那时的我,虽然对本职工作非常投入,但业余时间几乎别不需要动脑筋的事情占据,有空就找朋友们聚会,时常喝到烂醉,经常熬夜,从不主动看书运动,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看搞笑视频,读八卦新闻。玩手机游戏,实在没事可做,就裹起被子睡大觉。下意识中,我觉得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会继续下去。直到有一天,因为意外,身边两位与我关系极好的朋友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巨变。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这些意外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如果现有的一切被剥夺,我还有什么?会什么?有曾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什么?这些问题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我突然发现自己几乎什么都不会。从那时起,一种从未有过的焦虑油然而生。我强烈的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让脑子变清晰,不再稀里糊涂。我要掌握更多技能,不再遇事无计可施;我要主动创造成就,不再被动承受现状。 在一个很多人认为已经老大不小的年纪,我豁然开始探索。我发现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

我发现人与人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我开始广泛涉猎知识,从脑科学到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其他学科中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可能性,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清楚了部分规律和真相,知道了实现梦想的方法和路径

从混沌到警醒,从迷茫到清晰,我慢慢解开了愿望觉醒和方法觉醒的秘密,知道了如何激发和保持自我提升的内动力,如何变苦涩的毅力支撑为科学的认知驱动。 

无论是在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刻意练习等基本概念的解读上,还是在自控力、专注力、行动力、学习力、情趣力等具体能力的使用策略上,包括早起、冥想、阅读、写作、运动等必备习惯的养成,都有相对独到的原理呈现和具体可行的方法提供。这些积累勾勒出了本书的基本样貌。但当你真正看清这本书的样貌时,你会发现实践和改变才是这本书的核心。所以更多的时候你需要把它当成一本工具书,时常回顾、思考和实践,直到自己发生真正的变化,而不是一读了之,过过脑瘾。当然你可能对书中的某个主体感兴趣,拿到书后边直接跳到相关章节,这样做未尝不可。但若是时间充裕,我建议你最好还是从头开始阅读,因为一些基本概念会像是插积木一样,慢慢呈现具体形态,前文的一些背景信息可能会对理解后文产生影响。

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极度焦虑的人;暂时缺少人生目标,过得浑浑噩噩的人;想要变好,但只知道靠毅力苦苦支撑的人;想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的人;想要了解底层成长规律,主动创造成就的人;如果你位列其中,这本书肯定能让你豁然开朗,并内化出真正的认知内驱力。

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错过所谓的最好年纪,其实也没有关系,因为现在永远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这不是什么安慰人的话,这是事实。摩西奶奶76岁开始学画画80岁举办个人展。王德顺79岁走上梯台,褚时健74岁开始创业种橙子。就算你今年60岁,他们仍然可以对你说,孩子,别着急,你至少还有20年可以随时重来。这当然是一种调侃,但道理显而易见,因为你若放弃了成长,五年,十年之后,你肯定还是老样子。但只要去改变,就可能收获全新的自己。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会过去,所以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