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跑线?不如赢在未来!

2018-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魔数家儿童思维

暑假本该是孩子最快乐的玩乐时光、是享受家庭陪伴的温馨时光,但不少家长却陷入了“暑假焦虑期”

别的孩子都在上兴趣班、课外辅导,我们要不要上?

给孩子上什么兴趣班?

选择哪家培训机构或者老师?

马上就要读小学,孩子能跟上吗?

学习习惯不好怎么办?

这些焦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抢跑意识

“赢在起跑线上”已经被某些家长当做了教育信条,坚定地认为“有个好成绩,才能考上好学校;有个好文凭,才能找份好工作”。

一些家长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小学一年级对于基础的知识都是一带而过甚至直接不教的,对于极少数真的没有提前学知识的孩子,小学老师也会建议“尽快补习”。

为了让孩子抢跑领先,这些基础知识就必须先在家或是培训机构先“预习”起来。于是,许多培训机构就将这种恐慌焦虑不断扩大,使得孩子最期盼的暑假变成了又一个紧张忙碌的短学期。

跟风攀比

周围的孩子都在学,不学怕被其他人超越,导致抢跑现象带动了更多跟风的家长。

涵涵在西湖区某重点幼儿园读中班,身边同龄孩子都报了英语班、奥数班、书法班、舞蹈班、钢琴班等课程,少则报两个班,多的报了七八个班。

涵涵妈说:“本想让孩子在幼儿园以玩为主,但不学就会落后于其他孩子,于是也‘跟风’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于是,涵涵每天回家吃完饭,就直接去兴趣班,直到晚上八九点。

入学焦虑

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家长是最焦虑的,担心入校分班、担心孩子适应不了新的集体、担心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不知道怎么跟班主任沟通等等。

一位一年级新生妈妈说:“连着三四天了,我白天能看三四十次手机,一会儿惦记孩子能不能打开水果盒盖、喝没喝水,一会儿刷班级家长群看老师有没有上传照片、发通知。每天一吃完午饭就开始不停掏手机看几点了,就怕接孩子迟到。”

家长的焦虑心态往往会影响孩子,所以在孩子上学后,家长要尽快调整心态,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度过心理上的“断乳期”

学校教育正在拉近差距

临近小学入学,幼儿园里出现了一种“空巢大班”现象:

很多大班孩子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就离开了幼儿园去上学前班;即使不离开,也动不动就请假去上兴趣班。放眼望去整个大班教室,没有几个孩子......

而在一些“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和社会培训机构内,“幼小衔接”班却十分火爆,教授孩子提前学习汉语拼音、加减法和英语单词等等。

这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严禁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社会培训机构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小学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园组织测试等行为,将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不少网友为教育部的这项举措拍手叫好,认为幼儿园就该有幼儿园的样子。

其实,公立幼儿园中“小学化”倾向的现象并不多,但私立幼儿园大班提前教授知识的不在少数。

“现在小学取消了学前班,孩子从幼儿升入一年级后,不少孩子已先学了知识,如果遇到缺乏耐心教学的小学教师,‘幼小衔接’脱节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因此不少家长都主动要求在大班适当教些小学知识。”某私立幼儿园负责人如是说,幼儿园“小学化”也是无奈之举。

而“小学化”问题的源头真的在幼儿园吗?

要解决小学化问题,不单单只能“一刀切”。就算切断了“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和社会培训机构,许多小学高难度的入学测试标和过快的低年级教学进度,仍然会让家长和社会不断寻求“超前教育”,导致“小学化”现象春风吹又生。

公立学校教育追求的是教育公平,让更多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它的目标不是培养精英、高端人才,而是培养具备一定知识和素质的公民;

民办学校教育满足的则是家长对孩子的个性化的教育目标和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我们看到的“小学化”越严重的地区往往是公办学校不足的偏远地区或是教育资源比较丰富、追求“考名校”的地区。

因此,“小学化”问题背后的本质其实在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社会对于不同教育的需求

符合未来社会的教育是什么?

作为家长,坚定观念和目光长远很重要。幼儿阶段教育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而不是盲目跟风周围家长,给孩子报一些不适合的兴趣班、学前班;也不要以认多少字、会数到几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

谈到教育,教师出身的马云认为,今天的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如果今天的教育方法跟过去100年没有区别的话,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教出来的孩子,可能真找不到工作。

“过去100年是机器时代,是工业化时代,我们教的是知识。未来,我们跟机器比谁背书背得好、谁算得快,根本没有机会赢。”马云说。

对孩子的教育要有创造力、创新力,要让孩子有担当力,让孩子有责任感,让孩子有家国情怀,让孩子有全球观,“而这些东西是现如今孩子们极其不具备的。”

困扰了中国教育10多年的“钱学森之问”,到今天也没有真正解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老说“杰出人才”指的是民国时期有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者;拥有创新能力、崇高志向的各行业大师。

由此可见,我们当前教育的重点应该是思想独立性、思维创造力和健全的人格情商。

数学思维决定未来

在未来,大数据、机器将把人类知识领域的事全部做完,人类和机器的竞争关键在于智慧

智慧不单单指的是知识,而是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如同爱因斯坦说“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在我们众多学科中,数学是最容易培养孩子的思维的学科。数学的核心就是思维教育,是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方法。

学习数学,能帮助孩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数理思维、概括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综合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等等。

掌握了数学思维,相当于掌握了所有学科的学习钥匙;拥有数学思维的人往往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容易取得成就。

如何让孩子掌握数学思维呢?

1、运用解决日常实际问题的方法

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孩子感受到“鲜活”的数学内容。如带着孩子逛超市,比较同一物品的价格、尝试钱币换算等。

2、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避免枯燥的习题,而是让孩子在游戏和不同形式的练习中感知不同的数学思维。

3、拓展课外数学补充材料

大家知道美国的基础数学真的比较“基础”,但今年的国际奥数竞赛上美国还是拿了第一!美国的牛娃爸妈们是怎么培养的呢?他们给孩子选择课外数学补充材料时参考了俄罗斯数学、印度数学、新加坡数学,甚至还海运了国内新思维数学的练习册过来。

其实不用这么麻烦,关注“魔数家儿童思维”公众号。

这里每天会分享满满的数学教育干货!还有许多精彩活动等你来参加!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