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圣贤书友会读书

《孟子》(三)公孙丑下篇1——得道者多助②:逐字稿

2023-01-18  本文已影响0人  知非非非

逐字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第二篇,公孙丑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就是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什么叫天时?什么叫地利?什么叫人和?我们讲过一本书叫《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宫玉振教授写的,讲《孙子兵法》的。

《孙子兵法》认为说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几件事是道、天、地、法、将,叫作五势。道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天就是你所处的时机——你这个时候是不是一个好的时机?你比如说你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浪潮,这就是天时。天时是我们最难以把握的东西,它的不确定性很大。

但是地利你稍微可以做一点事。比如说可以修城,可以找一个高的位置扎寨,可以选择有水源的地方待着。我们可以做一些事影响地利。

但这影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最容易,在此刻、当下就能够产生变化的,是人和。我们团队的状态怎么样,我们这些人是不是一鼓作气,我们这些人是不是团结一致,这个是很重要的。

所以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跟过去的兵家的讲法是不一样的。兵家认为天时最重要。如果你逆天而动,你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为什么呢?

“三里之城”——城和郭不一样,城是指内城的城墙,郭是外城的一个小城——内城只有三里见方,外城有七里见方,是一个很小的城市。

“环而攻之而不胜”——我们在历史上见过很多这样的案例,每一次王朝迭代的时候都会遇到。非常惨烈的攻城大战,一个小小的城市坚守一年两年,都是常有的事。城里边只要有一口井,只要大家能够想办法活下去,就能够坚持很长时间。这个叫作“环而攻之而不胜”。

你都把它围起来了,但你依然没法攻克这个城市。为什么呢?他说,“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你能够把这个城包围起来,说明你天时抓得不错,“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这时候你攻不进去,是因为人家有座城,那个城的地势高。仰攻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那么,“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这个城很高,壕沟也挖得很深;“兵革非不坚利也”,有刀有枪;“米粟非不多也”,城里边甚至还有很多粮食。但是呢,有的人弃城而去,“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些东西都不要了,兵革、粮食都不要了,一座好好的城市还没有跟对方开战,跑了。这样的事也是很多的,这个是地利不如人和。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民就是你把老百姓留在我这个疆界之内。在战国时期,大家拼的就是人口,哪个国家大,哪个国家的人口多。每个君王都希望有更多的老百姓在自己的国家里边生活,都希望“域民”。

孟子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山溪就是有山、有流水,你比如说陕西潼关,这就是一处天险,历来打仗守住了潼关,整个关中地区就得以保存。抗战期间,日本鬼子打到了潼关,孙蔚如将军在那儿“立马中条山”,日本鬼子硬是没有打过去。这就是山溪之险,固国不是靠地理位置。“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我成为霸主不是靠我的刀枪比别人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是这一章当中的名言。你是不是真的能够获得大家的支持,来自于你是否合乎于道,你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是不是跟广大人民群众的方向是一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成语就从这儿来的。

然后,“寡助之至”——一个人寡助的极点,就是根本没有人帮他。会怎么样呢?叫“亲戚畔之”——到最后这些王朝灭亡的时候,都是祸起于萧墙之内,自己家里边先打翻天了。“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大家看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结束了以后陈毅元帅说了一句特别有名的话,他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大量的老百姓每天推着小推车往前线送供给。如果你真的是得道多助的话,全天下的人都会帮着你。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己打仗能赢呢?或者他认为听信他的说法的君王打仗就一定能赢?就是因为他认为“以天下之所顺”,全天下的人都归附于我们,都帮着我们,去攻打连亲戚都要反叛他的那些独裁者,那君子只要打,一定会赢。

这个特别有意思。我们看“李自成起义”,李自成在打到北京之前,一路上都是所向披靡的。为什么呢?大家小时候学历史,书上都写着“闯王来了不纳粮”。因为这支队伍对老百姓好,所以基本上在起义的过程中,从陕北一路打到北京,没有遇到过特别顽强的抵抗,就是因为到哪儿老百姓都给他开城,大家都愿意帮着他。

那李自成后来进了北京以后,为什么完蛋了呢?因为一进北京城,手下的兵就开始造反了。甚至连李自成的话都不听。说你负责当你的皇帝,我们负责干我们该干的事,咱们造反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今天吗?然后重兵洗劫了北京城。

这时候你就发现这个队伍一下子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因为它不是那个大家所期盼的替天行道的好队伍了。所以能够管束住自己队伍的野心,能够让大家为老百姓去思考、服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坚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才能够得道多助,否则就会失道寡助。

这里边我思考的问题就是人和到底来自于哪儿。我们怎么能够把人和做到很好,天时你不好掌握,地利已经在那儿了,那么人和是我们唯一可以使劲的地方。

在孟子看来,首先来自于理想的大同社会。你发现孟子总是讲七十岁以上的人有肉吃,五十岁以上的人有好衣服穿,我们怎么实现这么一个大同社会的理想?这个叫作愿景。

然后他又有可行的战略,他给大家讲井田制,讲教化,通过仁政的战略来达到这个方向。

然后要有优秀的战术,你真的去攻城拔寨,你得会打仗。

最后要有严明的纪律,你要对老百姓秋毫无犯。

如果你能做到这几点,人和就基本做到了。如果真的按照孟子这样的说法的话,一代明君也就诞生了。

但我个人还有一个反思:孟子有时候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他可以随便举一个例子就把这个观点立住了。我们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来看,你会发现这几个例子并不能够说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如果你只是看一城一池的得失,很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如果把时间拉得稍微长一点,你用王朝的更迭来看待,你会发现就算这个城市坚持了一年、坚持了两年,没有投降,到最后,要被替代还是会被替代。所以历史的趋势车轮滚滚的时候,还是难以阻挡的。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天时依然是很重要的。我们做事是不是符合历史的趋势,是很重要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