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如何从0到1做出一个高活跃度的社群?
作为社群运营官,最想看到的社群状态是:少投入、自生长、可持续。然并卵,社群不是田里的韭菜,把种子放进去,就等一茬一茬的割,来年还能自生长。
可持续是每个社群的经营目标,自生长是每个社群运营官的梦想,自生长就会减少后期投入,前提是,前期的规划和高投入。
活跃度是衡量一个社群运营质量的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只有有一定活跃度的社群才能吸引同频的人。我主要从社群规划和社群运营行为两方面来说下社群活跃度。
1 社群规划内容
【1】控制社群规模
报名时,大家对这样的场景肯定不陌生:报名时,抢名额,稍抢的慢了,就后移到了下一期。
我一直有个疑问,BM社群这么火爆,为什么不能多招一些人呢?比如训练营400人,而不是500人,或者更多的人数?
社群运营,就像公司运营一样,需要耗费成本。公司越大,日常运营成本越大,但公司的收益不一定会越来越大。所以,公司的规模存在一个临界点,在临界点之内,公司处于规模经济状态,在临界点之外,公司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社群运营和公司运营一样,追求效益。
微信群的最高人数是500人,我们的社群是400人,这是不是可以认为,是BM团队运营测试出的最佳规模。
【2】设置准入门槛
准入门槛,是社群质量的体现,包括进入意愿度和进入费用两方面筛选。训练营的学费就是一种最基本的门槛,考察加入的意愿和决心。
【3】配置运营团队
全职+兼职,调动社群活跃人员。
【4】确保产品品质
社群运营官就是一个产品。进入意愿度就是为了学习到如何做一个社群运营官,进入费用就是报名费。获得利益就是学到了一种赚钱技能,获得了更多的资源连接。
2、社群运营行为
【1】进群前,BM的运营记录
加入社群前,主要联系人是宝宝弟,从宝宝弟沟通的细节,满满的仪式感,被重视的感动。
(1)跟宝宝弟的第一次接触,是发送报名截图,宝宝弟的报名确认。

(2)宝宝弟发布第一次任务,包括注册学号、需求问卷调查,便于给各学员提供最佳的资源


(3)开营前三件事提醒:入群时间、自我介绍模板、专属邀请函



【2】进群后,BM的运营记录(以蓝队截图为例)
陌生人之间的交流黄金期是7天,所以BM提前组建分队群,在100人的分队群,适应运营官的第一项技能——信息洪流。
(1)开营仪式及行为提示
因为线上通知到达的难度较大,宝宝弟和队长,会反复提醒三件事: 自我介绍、作业打卡操作及链接、作业试打卡、修改昵称




(2)队长加餐
队长的终极学习秘诀提醒,还记得么?

队长的混群第一招,还有印象么?

(3)宝宝弟借力撩话题
宝宝弟借平安夜撩话题,这也是社群运营技能呢

(4)队长引导,集中发自我介绍、提供互撩话题,实现连接

(5)分队中,竞选班长及其他班委,引导群成员自运行,助力花样连接
各官员包括:学习委员、宣传委员、视觉官、赞美官、问题精灵、分享官、知识卡赋能官、搞事官、戏精&气氛官、故事精灵、印象记录员、线下活动组织官。

(7)班委运行-各岗位官员定时发布群工作内容
整理官及时发送的群精华、作业打卡小闹钟:

(8)分批引入老师、大咖欢迎仪式
猪先生驾到场景


(9)大咖分享会
猪先生的小灶

(10)各种玩法,驱动群成员之间的连接
各种群事件,比如找死党、找同桌、找铁三角、分小组,都是为了缩小群规模,使连接更容易。
宝宝第的铁三角引导:

(11)群活动-战队名称、口号、吉祥物征选,增加归属感

(12)每日主题分享,比如每日一练、每日群精华整理等
一些主题分享,激发社群成员相互交流,创造群成员之间的参与感。
今日主题-红包雨




(13)班委支持团队活动招募
晚安电台招募活动

(14)活动预告
进大群预告

(15)鼓励线下面基,鼓励相互加好友、关注简书、微信号等,加强交叉连接,转换强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