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里是否隐藏着一个猫城?
1.猫城的故事
青年背着一只包,独自游历山水。他没有特定的目的地。坐上火车出游,有那个地方引起他的兴趣,便在那里下车。投诉旅馆,游览街市,爱待多久就待多久。待到尽兴,再继续坐火车旅行。这是他一贯的度假方式。
车窗外出现了一条美丽的河。沿着蜿蜒的河流,平缓的绿色山岗连绵一线,山麓有座玲珑的小城,给人以静谧的感觉。一架古旧的石桥横跨颌面。这幅景致诱惑着他的心。在这儿说不定能吃上美味的鳟鱼。列车刚在车站停下,青年便背着包跳下车。没有别的旅客在此处下车。他刚下车,火车便扬长而去。
车站里没有站员。这里也许是个很清闲的车站。青年踱过石桥,走到镇里。小镇一片静寂,看不见一个人影。所有的店铺都紧闭着卷帘门,镇公所也空无一人。唯一的宾馆里,服务台也没有人。他按响电铃,却没有一个人出来。看来完全是个无人小镇。要不然就是大家都躲起来睡午觉了。然而才上午十点多,睡午觉似乎也太早了点。或许是出于某种理由,人们舍弃了这座小镇,远走他乡了。总之,在明天早晨之前,不会再有火车,他只能在这里过夜。他漫无目的地四下散布,消磨时光。
你的心里是否隐藏着一个猫城?然而,这里其实是一座猫儿的小城。黄昏降临时,许多猫儿便走过石桥,来到镇子里。各色花纹、各个品种的猫儿。它们要比普通猫儿可大得多,可终究还是猫儿。青年看见这光景,心中一凉,慌忙爬到小镇中央的钟楼上躲起来。猫儿们轻车熟路,或是打开卷帘门,或是坐在镇公所的办公室前,开始了各自的工作。没过多久,更多的猫儿同样越过石桥,来到镇里。猫儿们走进商店购物,去镇公所办理手续,在宾馆的餐厅用餐。它们在小酒馆里喝啤酒,唱着快活的猫歌。有的拉手风琴,有的合着琴声翩翩起舞。猫儿们夜间眼睛更好用,几乎不用照明,不过在天夜里,满月的银光笼罩小镇,青年在钟楼上将这些光景受尽眼底。将近天亮时,猫儿们关上店门,结束了各自的工作和事情,成群结队地走过石桥,回到原来的地方去了。
天亮了,猫儿们都走了,小镇又回到了无人状态,青年爬下钟楼,走进宾馆,自顾自地上床睡了一觉。肚子饿了,就吃宾馆厨房里剩下的面包和鱼。等到天开始暗下来,他再次爬上钟楼躲起来,彻夜观察猫儿们的行动,直到天亮。火车在上午和傍晚之前开来,停在站台上。乘坐上午的火车,可以向前旅行;而乘坐下午的火车,便能返回原来的地方。没有乘客在这个车站下车,也没有人从这个地方上车。但火车还是规规矩矩地在这儿停车,一分钟后再发车。只要愿意,他完全可以坐上火车,离开这座令人战栗的猫城。然而他没有这么做。他年轻,好奇心旺盛,又富于野心和冒险精神他还想多看一看这座猫城奇异的景象。从何时起,又是为何,这里变成了猫城?这座猫城的结构又是怎么回事?猫儿们到底在这里做什么?如果可以,他希望弄清这些。亲眼目睹过这番奇景的,恐怕除了他再没有什么别人了。
第三天夜里,钟楼下的广场上发生了一场小小的骚动。
"你不觉得好像有人的气吗?”一只猫儿说。
“这么一说,我真觉得这几天有一股怪味。”有猫儿扭动着鼻头赞同。“其实俺也感觉到啦。”又有谁附和着。
“可是奇怪呀,人是不可能到这儿来的。”有猫儿说。
“对,那是当然。人来不了这座猫城。”
“不过,的确有那帮家伙的气味呀。”
猫儿们分成几队,像自卫队一般,开始搜索小城的每个角落。认真起来,猫儿们的鼻子灵敏极了。没用多少时间,它们便发现钟楼就是那股气味的来源。青年也听见了它们那柔软的爪子爬上台阶、步步逼近的声音。完蛋了,他想。猫儿们似乎因为人的气味极度兴奋,怒火中烧。它们个头很大,拥有锋锐的大爪子和尖利的白牙。而且这座小镇是个人类不可涉足的场所。如果被抓住,不知会受到怎样的对待,不过,很难认为知道了它们的秘密,它们还会让他安然无恙地离开。
三只猫儿爬上了钟楼,使劲闻着气味。
“好怪啊。”其中一只微微抖动着长胡须,说,“明明有气味,却没人。”
“的确奇怪。”另一只说。“总之,这儿一个人也没有。再去别的地方找找。”
“可是,这太奇怪啦。”
于是,它们百思不解地离去了。猫儿们的脚步声顺着台阶向下,消失在夜晚的黑暗中。青年松了一口气,也莫名其妙。要知道,猫儿们和他是在极其狭窄的地方遇见的,就像人们常说的,差不多是鼻尖碰着鼻尖。不可能看楼。但不知为何,猫儿们似乎看不见他的身影。他把自己的手竖在眼前。看得清清楚楚,并没有变成透明的。不可思议。不管怎样,明早就去车站,得坐上午那趟火车离开小镇。留在这里太危险了。不可能一直有这样的好运气。
然而第二天,上午那趟列车没在小站停留。甚至没有减速,就那样从他的眼前呼啸而过。下午那趟火车也一样。他看见司机座上坐着司机,车窗里还有乘客们的脸,但火车丝毫没有表现出要停车的意思。正等车的青年的身影,甚至连同火车站,似乎根本没有映入人们的眼帘。下午那趟车的踪影消失后,周围陷入前所未有的静寂。黄昏开始降临。很快就要到猫儿们来临的时刻了。他明白他丧失了自己。他终于醒悟了:这里根本不是什么猫城。这里是他注定该消失的地方,是为他准备的、不再这个世界上的地方。而且,火车永远不会再在这个小站停车,把他带回原来的世界了
你的心里是否隐藏着一个猫城?2.不管喜欢与否,我们已置身于1Q84
以上是《1Q84》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
给我类似这样的感受的还有宫崎骏的《千与千寻》,金凯瑞的《楚门的世界》。
《千与千寻》中千寻一家误入了汤婆婆的魔法世界,千寻的父母禁不住食物的诱惑,变成了贪吃的猪,千寻的名字也汤婆婆拿走,她变成了游离在世界之外,没有由来的“小千”。
《楚门的世界》中的楚门从出生开始就被安排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里,他生命中的一举一动分分秒秒都在隐藏于各处的摄影镜头的监视下,而他却毫不知情,,就这样生活在一个精心设计的谎言中,成为了无聊的人们所窥视的对象。
这是我之前写的一篇文《假如你的人生就是一场真人直播》
他是这个虚假世界上唯一的真实,也是这个真实世界上的唯一虚假。
同样猫城中的青年因为发现了猫城的秘密,因好奇留下而错过了开往真实世界的火车。
我想说这三个故事都给我一种很强烈的对现实世界的不信任,开始怀疑它们共同的让我产生了一种对现在所处的世界的怀疑,到底我还是不是存在以前那个真实可触的世界。
这是一种平静而深刻的恐惧。而触摸到人内心最深处的阴影,让人产生对现实信仰信任的根本动摇是最真实的恐惧。
再说说《1Q84》这部小说,据说这是当年诺贝儿文学奖的热门,不过很遗憾,被我们的莫言先生摘得了。
(一)三条主线
BOOK1和2都是采用青豆和天吾两条主线分别铺开叙述,不过最后BOOK3增加了牛河这一所谓的主线。在展开青豆和天吾的故事时,村上几乎使用了相同的力量,使男女主人公的故事发展保持了相同速度前进。两个故事之间又相互关照,细节处彼此呼应。两条平行线交叉前进,最后相交会和。看过《穆斯林的葬礼》的一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不过村上说过,其实故事到BOOK2就已经结束,BOOK3只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口吻叙述。前两本中的剧情是动态发展的,青豆和天吾不断的从一个地方站到另一个地方,而且认为也是不断的更新,角色也愈加清晰明了,而BOOK3中所有的人物几乎都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牛河监视天吾,青豆等待天吾,天吾寻找青豆,三个人围绕着天吾公寓周围转,剧情的发展相当缓慢。
而牛河这个人物在第三本中从头到尾似乎一直在强调他的长相如何丑,反复出现描述他的容貌的句子,以至最后他死了给人一种“哦,他死了”的感觉,虽然作者借TAMRU的口向“先驱”传达过他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但作者过于刻画其外貌而偏离了实质已经给人一种误解。也许是村上对人物刻画太过深刻了吧。
“不管喜欢与否,我们已置身于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规则也变了。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问号的世界。像被放进陌生的森林中的动物,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尽快了解并适应1Q84的规则。”
(二)两个主角
青豆和天吾这对有着相似的不愉快童年经历的少年,在十岁那年经历了“握手”事件后,在对方心里都种下了爱恋的种子,并且直到30岁两人都发现其实一直都深深的爱着对方,从未停止。最终,经历千折百回,千辛万苦,二人终于相见。如果说从纯爱角度来看,可以这么解读。同样如果从悬疑的角度来看,他们二人则分别因为机缘巧合进入了一个有着两个月亮的世界,在这个新的世界里,“小小人”是拥有强大的力量,但必须通过“感知者”帮助,得以向“接收者”传递声音,主宰世界。青豆刺杀了“先驱”的领袖,即“接受者”,遭到追杀。天吾则是帮助青豆逃离这个世界的关键。青豆称这个有着两个月亮的世界为“1Q84”,天吾则叫“猫城”。
(三)一种宿命
村上笔下的人物无不费尽力气寻找失去的回忆,往往在寻找的念头下沉溺孤独的深渊,或者踏上流浪的旅程。
“孤独成一种宿命”:《且听风吟》中望海长叹,思念消失无踪的姑娘,深深陷于“美好的过去”而不可自拔;《挪威的森林》中渡边在情人死后,便开始了绝望的流浪。这情节像极了“文德斯式的旅行,常常包含着主人公两大心理动因——逃离,或寻找”。用“对峙态度”保持精神独立,即使被误解,遭抛弃、受损毁、被利用,经受绝望的孤独,出走流浪,也从始至终坚守自我的意志。很少有哪位作家像村上春树这样,将“孤独”的自我表现的如此矢志不渝,如此坚决彻底。安妮宝贝说过,“挣扎”代表一种思想的撕裂,它的美感取决于心灵在撕裂过程中是归属于向上的力还是向下的力。村上小说的主人公拒绝合流、退守精神家园的“主体的内缩”,就是挣扎在向上的力与向下的力中间,倍受煎熬后做出的向往“人性良善”的抉择。
3.“令人头疼的”的村上春树
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虚无缥缈”的意境是屡见不鲜的,几乎所有的小说都不乏对“空虚”意境的营造,并且,在此意境中把握小说叙事结构的艺术构建,包括对人物性情的展露和意念的推敲、情节发展的节奏和疏密程度的安排、小说背景所依赖的氛围,无不散发出无着无落的空虚感。
不得不说看完这部小说,脑力受到了极大的折磨。
村上春树的作品虽然一改传统日语拖沓、曲折的特点, 文字洗练、清新、自然。
但是他文字中语感落差极大的比喻, 读起来让人感觉到苦涩的幽默、压抑的调侃、刻意的潇洒和知性的揶揄。
透过文字本身的新奇, 似乎能看到文字背后闪烁的冷冽光泽, 折射出作者对事物入木三分却无形于色的揶揄。淡然排列的文字间透着一种飘渺无着的感觉, 让读者在感叹其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的同时, 也体会到文字背后隐藏着的沁入心底的孤独无助, 无以排遣的落寞。
不管是最开始的《且听风吟》,还是最受欢迎的《挪威的森林》,其叙事风格可以说有点光怪陆离,而这本身也是日式小说的一贯特点。其中这部小说所涉及的略显“宏大”,宗教、政治、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爱情、性、音乐、自由、尊严、正义等等等等,可以说读完它犹如咽下一桌“满汉全席”,久久难以消化。
村上在这部小说里讲述的太多,写的太过贪婪。
如果你读过村上的作品, 必定会注意到他笔下的主角,总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 年龄大多在29- 34 岁之间, 而且被简化为无妻(有也必定离异)、无子女、无父母( 有也不出场)、无兄弟(绝对是独生子女)、无亲戚( 只在<奇鸟行状录>中出现过一个舅舅)、甚至无工作(好端端的工作一辞了之), 这样一个孤独的人物, 躲在自己的小木屋里一边听着爵士乐, 啜着冰镇易拉罐啤酒, 一边也慢慢地细细地品位孤独与无奈(绝对没有电视机和报纸, 也不爱接电话)。
而很多事情,看似遥不可及,彼此绝不相识,可是彼此之间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微妙的关系就像空气中的灰尘,飘渺无依,却挥之不去。
青豆和天吾之间就像这样,以为自十岁那年握手之后,彼此给对方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以为彼此再也不会见面,只能各自在这个世界深深的思念对方。谁曾想到彼此会一起进入一个不同的世界,一起经历生死考验,一起逃亡,一起厮守。也许正像书中说的那样“在黑暗中看东西,反而看得更清楚”。
4.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1Q84
有光明的地方就必然有阴影,有阴影的地方就必然有光明。不存在没有阴影的光明,也不存在没有光明的阴影。
阴影是邪恶的存在,与我们人类是积极的存在相仿,我们愈是努力成为善良、优秀、而完美的人,阴影就愈加明显地表现出阴暗,邪恶,破坏性十足的意志。
当人试图超越自身的容量变得完美,阴影就下了地狱变成魔鬼。因为在这个自然界里,人打算变得高于自己,与打算变得低于自己一样,是罪孽深重的事。
两个世界的创立, 是村上春树构架故事情节的一大特点。这两个世界一般是一阴一阳, 一动一静,一个此侧一个彼岸。故事情节平行发展,看似毫无瓜葛,彼此之间距离遥远,难以共存于一个故事之中。但在作者笔下,两个世界虚实相生,彼此交错,以此观彼,折射着作者对人性的探求, 对社会的观察。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1Q84,在这里,世界的规则不再拘泥,可以依据内心所想而改变,可以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负责。每当在现实世界中受到挫折和不满时,可以循着隐蔽的入口钻进,躲避一切的烦恼。
不过这部小说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同侦探和科幻小说,这类带有悬念性质的小说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很难写完美。对于心思缜密的读者会千方百计的从中寻找破绽,倘若一个破绽也说没有,这个故事就很遗憾。像书中最后也没有交待“先驱”这个组织到底是如何成为宗教团体,我们所看到的深田绘里子到底是“母体”还是“子体”,老夫人和TAMRU最后如何等等一些没有解答的疑问,BOOK3已经是10~12月了,我想出BOOK4也是不大可能的事了。当文艺走向悬疑就已经是一件很尴尬的事了,我们不能责怪村上。
超过了一定年龄,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对您的人生很宝贵的东西,会一个接一个,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您手中滑落下去。取而代之落入您手中的,全是些不值一提的伪劣品。
村上的小说作为后现代文化的产物, 消解了人生和世界的意义, 从而使个人陷入无聊且空虚的生活中, 以寻求自我的安慰,极力想表达的思想是人生和世界的无意义, 因此不必刻意追求生的希望和生的信念, 只要随波逐流地在现实世界中把握个人空虚的灵魂, 在无聊的生活中消耗一生。这种悲观厌世的思想缺乏战斗力, 极易引起人的意志的消沉和人本身的堕落。
《挪威的森林》中有一句关于死的著名论断: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其一部分永存。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死比生更富有现实意味,人物很少追求生,而往往钟情于死,或表示对生的绝望,或显示对青春的自焚。就像现在我们总是为自己身处所谓的世界末日,不禁让我产生了一些担心。
最后借用《1Q84》的前言作为结尾。
这是巴纳姆与贝利的马戏世界,
一切都假的透顶,
但如果你相信我,
假将成真
(it's only a paper moon)
牛河 深绘里以上图片来自贴吧吧友原创。
以上观点如有不妥,恳请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