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世事有因果,善恶皆有报!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劝善书之一,作者不详。它成书于北宋年间,全文虽仅有1274字,但关于善恶的标准和因果的道理,在文中均能察其根源。
此书旨在劝诫世众遵守道德规范,止恶修善、自利利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荟萃,被后世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书中主要讲述了因果之报,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皆由此也。
《太上感应篇》历经宋、元、明、清而久盛不衰,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也是民国高僧印光大师一生最为推崇、刻印最多的三种经典之一。《太上感应篇》内容从发心立愿,一直落实到个人的培福迁善,于今仍然非常具有醒世意义。
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释义: 一个人的祸福利害,原本就无一定的门路,只在于人自己的感召。人做善事必有福报,作恶事必有祸殃,就像人的影子一样,时刻跟随着我们。
《太上感应篇》以这十六字为总纲,阐述感应之理和报应之事。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行善或作恶,或许能瞒过世人,但却难逃神明的眼睛。
天地本无私心,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果,一个人的吉凶祸福亦是自己感召而来的。现世中或许有人觉得善人命途多舛,而有些恶人却能寿终正寝,于是弃善从恶,殊不知善恶之报何曾饶过谁,正如俗话所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世事有因果,善恶皆有报!二、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释义: 心中起了善念,虽然还没有去行善事,但是已经感动了吉神跟随护卫,希望他能善行圆满而多方赐福。而心中起了恶念,虽然还没有去作恶,但是已经感应了凶神跟随鉴察,等待他恶贯满盈而多方降祸。
善重要的是心善,即心态要平和,行善不要专务虚名,也不要贪图回报,如此才是真善,才能自净其意。所谓一念善心起,万福顺缘生,只是发善愿,其功德就能如此,更何况亲身落实呢。故此,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人若忠厚,福必随之。
“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世事有因果,善恶皆有报!三、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释义: 若是有人曾经做过坏事,但是后来自己至诚忏悔改过,各种坏事都不再做,一切善事都奉行,久而久之,必定能获得吉祥喜庆,这就是所谓的转祸为福了。
佛在《长寿灭罪经》上说:“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难可值遇,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即能忏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
人无完人,在没有亲近善友、正知正见尚不完善前,人人皆可能造下恶业,而想要快速消业,便要至诚忏悔自己的过失,永不复造,如此所造的罪过方能消散,余殃才能够避免,以后的行持众善奉行,新增的福报自然不请自来。